河口湿地景观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以二井湾湿地为例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1.3 研究的内容 | 第12页 |
1.4 研究的方法 | 第12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湿地概述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26页 |
2.1 湿地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 第14-18页 |
2.1.1 湿地的定义 | 第14-15页 |
2.1.2 湿地的分类 | 第15-16页 |
2.1.3 湿地功能 | 第16-18页 |
2.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2.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2.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2.3 我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及分布状况 | 第20-26页 |
2.3.1 我国湿地的分布区域 | 第20页 |
2.3.2 我国湿地的分布现状 | 第20-26页 |
第三章 我国河口湿地研究现状及理论研究 | 第26-36页 |
3.1 我国河口湿地分布与退化现状 | 第26-28页 |
3.1.1 我国河口湿地分布现状 | 第26-27页 |
3.1.2 我国河口湿地退化现状 | 第27-28页 |
3.2 我国河口湿地的主要特点 | 第28-29页 |
3.3 我国典型河口湿地研究现状 | 第29-30页 |
3.3.1 河口湿地多样性 | 第29页 |
3.3.2 河口湿地景观格局及动态变化 | 第29页 |
3.3.3 河口湿地形成和发育机制 | 第29-30页 |
3.3.4 河口湿地的恢复与重建 | 第30页 |
3.4 河口湿地整治与修复理论基础 | 第30-36页 |
3.4.1 恢复生态学理论 | 第30-33页 |
3.4.1.1 海岸带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 | 第30-32页 |
3.4.1.2 湿地生态系统恢复重建 | 第32-33页 |
3.4.2 生态恢复理论 | 第33-34页 |
3.4.3 生态美学理论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我国典型河口湿地治理与恢复案例研究 | 第36-42页 |
4.1 锦州凌河河口湿地研究治理与恢复案例研究 | 第36-38页 |
4.1.1 锦州凌河河口湿地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 第36-37页 |
4.1.2 锦州凌河河口保护与治理方法 | 第37-38页 |
4.2 珠江河口滩涂湿地的问题及其保护 | 第38-42页 |
4.2.1 珠江滩涂湿地的主要问题 | 第38-39页 |
4.2.2 珠江河口湿地的保护对策与建议 | 第39-42页 |
第五章 二井湾河口湿地景观整治与生态修复实施方案 | 第42-67页 |
5.1 二井湾河口湿地项目背景 | 第42-46页 |
5.1.1 地理位置 | 第42-43页 |
5.1.2 自然环境状况 | 第43-46页 |
5.2 二井湾河口湿地开发利用现状及现存环境问题 | 第46-48页 |
5.3 项目实施的目的及意义 | 第48-49页 |
5.4 二井湾河口湿地生态修复内容及技术 | 第49-51页 |
5.4.1 开挖引水,疏浚潮道 | 第49页 |
5.4.2 修复二井湾植被 | 第49-51页 |
5.4.3 修复加固二井湾破旧海堤 | 第51页 |
5.5 二井湾河口湿地景观整治内容 | 第51-52页 |
5.6 技术路线与实施方案 | 第52-57页 |
5.6.1 技术路线 | 第52-53页 |
5.6.2 实施方案 | 第53-57页 |
5.7 经费预算 | 第57-60页 |
5.7.1 项目投资预算 | 第57-60页 |
5.7.2 项目资金筹措 | 第60页 |
5.8 计划进度安排及年度资金使用安排 | 第60-64页 |
5.8.1 计划进度安排 | 第60-62页 |
5.8.2 年度资金使用安排 | 第62-64页 |
5.9 预期效益与风险分析 | 第64-65页 |
5.9.1 效益分析 | 第64-65页 |
5.9.2 效益风险与不确定性 | 第65页 |
5.10 结论与建议 | 第65-67页 |
第六章 结论、创新与后续研究 | 第67-69页 |
6.1 结论 | 第67页 |
6.2 创新 | 第67-68页 |
6.3 后续研究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