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冻土区粉质粘土场地预制小桩承载性能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冻土概述 | 第10-13页 |
1.2.1 土体温度分布及冻土的分类 | 第10-11页 |
1.2.2 冻土的力学属性 | 第11-12页 |
1.2.3 冻融作用 | 第12-13页 |
1.3 寒区桩基础的研究 | 第13-16页 |
1.3.1 寒区桩的类型 | 第13-14页 |
1.3.2 国内外寒区桩基础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季节冻土区预制小桩数值建模方法 | 第18-29页 |
2.1 数值分析软件选择 | 第18-19页 |
2.2 土体本构选择 | 第19-24页 |
2.2.1 本构理论基本法则 | 第19-21页 |
2.2.2 弹性模型 | 第21-22页 |
2.2.3 塑性模型 | 第22-24页 |
2.3 桩-土接触模拟 | 第24-26页 |
2.3.1 接触有限元基本理论 | 第24-25页 |
2.3.2 ABAQUS 的接触处理 | 第25-26页 |
2.4 桩基承载理论 | 第26-28页 |
2.4.1 单桩承载力理论 | 第26-27页 |
2.4.2 群桩效应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季节冻土区预制小桩单桩承载特性分析 | 第29-47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29-32页 |
3.2.1 模型假设 | 第29页 |
3.2.2 模型计算参数 | 第29-30页 |
3.2.3 模型尺寸 | 第30-31页 |
3.2.4 网格划分 | 第31页 |
3.2.5 边界条件 | 第31页 |
3.2.6 桩-土接触及分析步 | 第31-32页 |
3.3 地应力平衡 | 第32页 |
3.4 单桩抗压承载特性 | 第32-40页 |
3.4.1 单桩荷载与位移关系 | 第35-36页 |
3.4.2 摩阻力 | 第36-37页 |
3.4.3 桩-土界面滑移变形 | 第37页 |
3.4.4 单桩抗压承载力影响因素 | 第37-40页 |
3.5 单桩抗拔承载特性 | 第40-46页 |
3.5.1 单桩荷载与位移关系 | 第42页 |
3.5.2 摩阻力 | 第42-43页 |
3.5.3 桩-土界面滑移变形 | 第43-44页 |
3.5.4 单桩抗拔承载力影响因素 | 第44-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季节冻土区预制小桩-承台梁承载特性 | 第47-60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47-49页 |
4.2.1 模型假设 | 第47页 |
4.2.2 计算参数 | 第47页 |
4.2.3 模型的建立 | 第47-49页 |
4.3 地应力平衡 | 第49-50页 |
4.4 桩-承台梁抗压承载特性 | 第50-55页 |
4.4.1 桩-承台梁荷载位移曲线及分析 | 第51-53页 |
4.4.2 角桩与中部桩对比分析 | 第53-55页 |
4.4.3 中部桩与单桩承载力对比分析 | 第55页 |
4.5 桩-承台梁抗拔承载特性 | 第55-59页 |
4.5.1 桩-承台梁荷载位移曲线及分析 | 第56页 |
4.5.2 角桩中部桩抗拔对比分析 | 第56-58页 |
4.5.3 中间桩体与单桩抗拔承载力对比分析 | 第58-5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