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凤酒制曲中心建筑空间设计与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3-14页 |
1.5 论文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2.制曲工艺概述 | 第15-38页 |
2.1 酒曲的起源与演变 | 第15-21页 |
2.1.1 酒曲的起源 | 第15页 |
2.1.2 酒曲的演变 | 第15-21页 |
2.1.2.1 先秦时期的曲和糵 | 第15-16页 |
2.1.2.2 汉代到北魏时期的酒曲 | 第16-18页 |
2.1.2.3 唐宋时期的酒曲 | 第18-19页 |
2.1.2.4 元、明、清时期的酒曲 | 第19-21页 |
2.2 制曲的作用 | 第21-23页 |
2.2.1 提供菌源 | 第21-22页 |
2.2.2 糖化作用 | 第22页 |
2.2.3 发酵作用 | 第22页 |
2.2.4 投粮作用 | 第22-23页 |
2.2.5 生香作用 | 第23页 |
2.3 酒曲的分类 | 第23-25页 |
2.3.1 小曲 | 第23-24页 |
2.3.2 大曲 | 第24-25页 |
2.4 基本制曲工艺流程 | 第25-31页 |
2.4.1 曲块制作 | 第25-29页 |
2.4.2 培菌管理 | 第29-31页 |
2.5 西凤酒制曲工艺要求 | 第31-37页 |
2.5.1 西凤酒曲块制作工艺要求 | 第31-33页 |
2.5.2 西凤酒曲块培菌管理工艺要求 | 第33-36页 |
2.5.3 西风酒制曲的技术关键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3.制曲建筑概述 | 第38-57页 |
3.1 制曲建筑的概念 | 第38页 |
3.2 制曲建筑的空间格局 | 第38-52页 |
3.2.1 传统制曲建筑的空间格局 | 第38-40页 |
3.2.2 近代制曲建筑的空间格局 | 第40-45页 |
3.2.3 西凤酒厂老制曲建筑的空间格局 | 第45-52页 |
3.3 制曲建筑高层化分析 | 第52-55页 |
3.3.1 制曲建筑高层化的趋势 | 第52页 |
3.3.2 制曲建筑高层化的问题及措施 | 第52-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4.西凤酒高层制曲中心设计 | 第57-100页 |
4.1 设计背景 | 第57-60页 |
4.1.1 历史背景 | 第57-58页 |
4.1.2 文化价值 | 第58-59页 |
4.1.3 设计目的及意义 | 第59-60页 |
4.2 建筑总体设计 | 第60-66页 |
4.2.1 建筑概况 | 第60-66页 |
4.2.1.1 项目概况 | 第60-61页 |
4.2.1.2 区位分析 | 第61-64页 |
4.2.1.3 布局分析 | 第64-66页 |
4.3 建筑平面分析 | 第66-69页 |
4.4 建筑体块构成 | 第69-74页 |
4.5 建筑流线分析 | 第74-82页 |
4.5.1 工艺流线分析 | 第74-77页 |
4.5.2 人行流线分析 | 第77-82页 |
4.6 建筑造型分析 | 第82-92页 |
4.6.1 墙身基础造型 | 第82-86页 |
4.6.2 整体立面造型 | 第86-92页 |
4.7 建筑防火设计 | 第92-99页 |
4.7.1 总平面防火设计 | 第92-93页 |
4.7.2 防火分类 | 第93-95页 |
4.7.3 耐火等级 | 第95-96页 |
4.7.4 防火间距 | 第96-97页 |
4.7.5 消防车道 | 第97页 |
4.7.6 防火分区 | 第97-98页 |
4.7.7 安全疏散 | 第98-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5.制曲中心建筑重点设计 | 第100-113页 |
5.1 制曲楼 | 第100-102页 |
5.1.1 制曲设备统计 | 第100-101页 |
5.1.2 制曲设备空间布置 | 第101-102页 |
5.2 培曲楼 | 第102-111页 |
5.2.1 曲房 | 第102-109页 |
5.2.1.1 曲房结构设计 | 第103-106页 |
5.2.1.2 曲房通风 | 第106-107页 |
5.2.1.3 曲房环境检测 | 第107-109页 |
5.2.2 粉碎车间 | 第109-111页 |
5.2.2.1 粉碎设备统计 | 第109-110页 |
5.2.2.2 粉碎设备空间布置 | 第110-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6.结论与展望 | 第113-115页 |
6.1 结论 | 第113-114页 |
6.2 展望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9页 |
图录 | 第119-123页 |
附录 建筑图纸 | 第123-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