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FRP材料的特点 | 第10-13页 |
1.3 FRP-混凝土组合梁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3.1 FRP-混凝土组合梁的国外研究概况 | 第13-17页 |
1.3.2 FRP-混凝土组合梁的国内研究概况 | 第17-19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9-21页 |
第2章 FRP材料力学性能分析理论介绍 | 第21-39页 |
2.1 FRP材料基本特性介绍 | 第21-22页 |
2.2 单层板的力学特性分析 | 第22-30页 |
2.2.1 细观力学分析 | 第22-26页 |
2.2.2 宏观力学分析 | 第26-30页 |
2.3 层合板的力学特性分析 | 第30-32页 |
2.4 FRP的强度理论分析 | 第32-38页 |
2.4.1 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的强度概念 | 第32页 |
2.4.2 最大应力强度理论 | 第32-33页 |
2.4.3 最大应变强度理论 | 第33页 |
2.4.4 蔡-希尔理论(Tsai-Hill) | 第33-34页 |
2.4.5 蔡-吴张量理论(Tsai-Wu) | 第34-35页 |
2.4.6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渐进损伤(Hashin准则) | 第35-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FRP-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性能理论分析 | 第39-57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混凝土本构关系 | 第39-42页 |
3.2.1 混凝土单轴受压本构关系 | 第39-41页 |
3.2.2 混凝土单轴抗拉本构关系 | 第41页 |
3.2.3 FRP约束混凝土本构关系 | 第41-42页 |
3.3 钢筋本构关系 | 第42-43页 |
3.4 FRP本构关系 | 第43-44页 |
3.5 截面形状对约束混凝土的影响 | 第44-45页 |
3.6 FRP-混凝土组合梁破坏模式分析及其抗弯承载力计算 | 第45-52页 |
3.6.1 配置钢筋的FRP-混凝土组合梁的破坏模式 | 第46-51页 |
3.6.2 不配置钢筋的FRP-混凝土组合梁的破坏模式 | 第51-52页 |
3.7 FRP-混凝土组合梁挠度计算 | 第52-56页 |
3.7.1 换算截面法求梁等效抗弯刚度 | 第52-53页 |
3.7.2 均布荷载作用下组合梁挠度计算 | 第53-55页 |
3.7.3 对称集中荷载作用下组合梁挠度计算 | 第55-56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FRP-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性能数值模拟 | 第57-90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ABAQUS软件简介 | 第57-58页 |
4.3 ABAQUS本构模型以及破坏准则的确定 | 第58-62页 |
4.3.1 混凝土本构模型 | 第58-61页 |
4.3.2 钢筋本构模型 | 第61-62页 |
4.3.3 FRP本构模型 | 第62页 |
4.4 ABAQUS分析FRP加固梁的模型验证 | 第62-66页 |
4.4.1 GFRP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试验概况 | 第62-64页 |
4.4.2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64页 |
4.4.3 有限元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64-66页 |
4.5 FRP-混凝土组合梁ABAQUS建模 | 第66-72页 |
4.5.1 ABAQUS模型建立步骤 | 第68-71页 |
4.5.2 单元选取与网格划分 | 第71-72页 |
4.6 FRP-混凝土组合梁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72-88页 |
4.6.1 破坏模式分析 | 第72-82页 |
4.6.2 FRP-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第82-87页 |
4.6.3 有限元结果与公式计算值比较分析 | 第87-8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