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1.1 现代居住区的现状 | 第9-10页 |
1.1.2 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现状 | 第10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 第11-13页 |
1.3.1 国内研究 | 第11-12页 |
1.3.2 国外研究 | 第12页 |
1.3.3 小结 | 第12-13页 |
1.4 本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3-16页 |
1.4.1 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4.2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4-15页 |
1.4.3 论文的框架 | 第15-16页 |
2 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特点的概述 | 第16-27页 |
2.1 居住区以及相关概念 | 第16-19页 |
2.1.1 居住区 | 第16-17页 |
2.1.2 居住小区 | 第17页 |
2.1.3 居住组团 | 第17-19页 |
2.2 我国居住区景观发展史 | 第19-24页 |
2.3 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概念 | 第24-25页 |
2.4 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特点及误区 | 第25-26页 |
2.4.1 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特点 | 第25页 |
2.4.2 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误区 | 第25-26页 |
2.5 小结 | 第26-27页 |
3 传统园林空间表达的基本借景手法 | 第27-43页 |
3.1 传统“借景”释义 | 第27-28页 |
3.2 借景的含义 | 第28-30页 |
3.3 空间借景的目的和作用 | 第30-31页 |
3.3.1 借景的目的 | 第30页 |
3.3.2 借景的作用 | 第30-31页 |
3.4 中国传统园林借景的基本理论 | 第31-34页 |
3.4.1 巧于因借 | 第31-32页 |
3.4.2 随机借景 | 第32-33页 |
3.4.3 情景交融 | 第33-34页 |
3.5 借景的空间创作序列组成 | 第34-37页 |
3.5.1 明旨 | 第35页 |
3.5.2 相地 | 第35-36页 |
3.5.3 立意 | 第36页 |
3.5.4 问名 | 第36页 |
3.5.5 布局 | 第36页 |
3.5.6 理微 | 第36-37页 |
3.5.7 余韵 | 第37页 |
3.6 借景在设计中通常用的方法 | 第37-40页 |
3.6.1 远借 | 第37-38页 |
3.6.2 近借 | 第38-39页 |
3.6.3 仰借 | 第39页 |
3.6.4 俯借 | 第39-40页 |
3.6.5 应时而借 | 第40页 |
3.7 借景设计尺度分析 | 第40-42页 |
3.7.1 宏观条件空间借景--借地势之意 | 第40-41页 |
3.7.2 中观条件空间借景--借区域之妙 | 第41-42页 |
3.7.3 微观条件空间借景--借空间之巧 | 第42页 |
3.8 小结 | 第42-43页 |
4 空间的借景手法在现代居住区中的应用 | 第43-72页 |
4.1 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空间的借景手法研究思路 | 第43-44页 |
4.1.1 对居住区大尺度空间层面进行分析 | 第43页 |
4.1.2 对居住小区中尺度空间层面进行分析 | 第43-44页 |
4.1.3 对居住组团小尺度空间层面进行分析 | 第44页 |
4.2 大尺度空间借景手法在现代居住区中的应用 | 第44-54页 |
4.2.1 传统大尺度借景模式分析 | 第44-47页 |
4.2.2 现代居住区大尺度空间借景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47-50页 |
4.2.3 居住区空间借景实际案例:西安曲江南湖周边新建居住区,深圳华侨城 | 第50-54页 |
4.3 中尺度空间借景手法在现代居住小区中的应用 | 第54-64页 |
4.3.1 传统中尺度借景模式分析 | 第54-57页 |
4.3.2 中尺度空间借景在现代居住小区设计中的基本模式 | 第57-59页 |
4.3.3 居住小区空间借景实际案例:西安曲江南湖周边居住区-西安华侨城108 街坊,曲池坊 | 第59-64页 |
4.4 小尺度空间借景手法在现代居住组团中的应用 | 第64-68页 |
4.4.1 传统小尺度借景模式分析 | 第64-65页 |
4.4.2 现代居住组团小尺度空间借景设计的基本手法 | 第65页 |
4.4.3 居住组团空间借景实际案例:西安曲江南湖周边居住区-中海湖城大境 | 第65-68页 |
4.5 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空间的借景手法的完善与创新 | 第68-71页 |
4.5.1 参考中国传统空间制造景物的手法 | 第68-69页 |
4.5.2 巧妙运用空间借景的方式 | 第69页 |
4.5.3 植物空间配置的继承 | 第69-70页 |
4.5.4 空间流线处理手法的应用 | 第70页 |
4.5.5 传统园林空间意境的营造 | 第70-71页 |
4.6 小结 | 第71-72页 |
5 结论 | 第72-74页 |
5.1 对结论的研究 | 第72-73页 |
5.2 创新点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附录一 图表目录 | 第77-80页 |
附录二 研究生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