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交强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交强险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9-15页 |
1.1 交强险制度的涵义 | 第9-11页 |
1.1.1 交强险的概念 | 第9-10页 |
1.1.2 交强险的作用 | 第10-11页 |
1.2 交强险制度的渊源 | 第11-13页 |
1.2.1 交强险制度的产生 | 第11-12页 |
1.2.2 交强险制度的发展 | 第12-13页 |
1.3 小结 | 第13-15页 |
2 我国交强险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 第15-23页 |
2.1 我国交强险制度的现状 | 第15-17页 |
2.1.1 现行法律的规定 | 第15-16页 |
2.1.2 现行法规的规定 | 第16-17页 |
2.1.3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 第17页 |
2.2 我国交强险制度的问题 | 第17-22页 |
2.2.1 保险目标定位存在偏差 | 第17-18页 |
2.2.2 保险模式选择存在冲突 | 第18页 |
2.2.3 人身损害赔偿保障不足 | 第18-20页 |
2.2.4 本车乘员未纳入保障范围 | 第20-21页 |
2.2.5 受害第三人直接求偿权不充分 | 第21页 |
2.2.6 保险人对受害人抗辩权过度 | 第21-22页 |
2.3 小结 | 第22-23页 |
3 交强险制度的域外经验借鉴 | 第23-33页 |
3.1 交强险制度的域外立法模式 | 第23-27页 |
3.1.1 强制责任保险模式 | 第23-25页 |
3.1.2 无过失保险模式 | 第25-27页 |
3.1.3 混合保险模式 | 第27页 |
3.2 交强险制度的域外经验借鉴 | 第27-32页 |
3.2.1 赔付体系的快捷化 | 第27-28页 |
3.2.2 赔偿数额的合理化 | 第28-29页 |
3.2.3 损害赔偿范围的严格化 | 第29-30页 |
3.2.4 保障对象的全面化 | 第30-31页 |
3.2.5 保险人抗辩权的规范化 | 第31-32页 |
3.3 小结 | 第32-33页 |
4 我国交强险制度的完善 | 第33-38页 |
4.1 完善混合交强险模式 | 第33页 |
4.2 完善交强险的赔偿保障体系 | 第33-35页 |
4.2.1 建立以人身损害赔偿为内容的保障体系 | 第34页 |
4.2.2 建立统筹支付的赔偿方式 | 第34-35页 |
4.2.3 提升赔偿经费的保障额度 | 第35页 |
4.3 建立及时快速的赔付体系 | 第35-36页 |
4.4 完善事故受害人的权利保障 | 第36-37页 |
4.4.1 合理限定保险人的抗辩权 | 第36页 |
4.4.2 将本车乘员纳入保障范围 | 第36-37页 |
4.5 小结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