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一、选题背景及依据 | 第10-11页 |
(一) 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方向 | 第10页 |
(二) 产业融合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 第10页 |
(三) 产业融合是休闲农业旅游的本质属性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与述评 | 第11-17页 |
(一) 国内外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二) 国内外休闲农业旅游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三) 围绕桂林开展的相关研究 | 第16页 |
(四) 研究述评 | 第16-17页 |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五、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第18-19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诠释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一、休闲农业旅游 | 第19-22页 |
(一) 休闲农业旅游概念的界定 | 第19页 |
(二) 休闲农业旅游的特性 | 第19-20页 |
(三) 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必然性 | 第20-22页 |
二、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一) 产业融合理论 | 第22页 |
(二) 产业链理论 | 第22-24页 |
(三) 模块化理论 | 第24-25页 |
第3章 构建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模型 | 第25-35页 |
一、融合实现的理论基础 | 第25-29页 |
(一) 产业融合与产业链 | 第25页 |
(二) 产业链与模块化 | 第25-28页 |
(三) 产业融合与模块化 | 第28页 |
(四) 产业融合的过程:模块化——产业链——产业融合的演变 | 第28-29页 |
二、基于模块化的产业链基本形态刻画 | 第29-32页 |
(一) 农业产业链形态 | 第29-31页 |
(二) 旅游产业链形态 | 第31-32页 |
三、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模型与说明 | 第32-35页 |
(一) 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模型 | 第32-33页 |
(二) 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模型说明 | 第33页 |
(三) 从融合模型透视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过程 | 第33-35页 |
第4章 实证研究:基于融合模型的桂林市休闲农业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 | 第35-45页 |
一、桂林休闲农业旅游总体发展概述 | 第35-36页 |
(一) 资源丰富,发展显著 | 第35页 |
(二)各级重视,逐步幵发 | 第35页 |
(三) 农业与旅游产业结合良好,实现互利双赢 | 第35-36页 |
二、基于融合模型模块视角剖析桂林休闲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6-40页 |
(一) 高新技术产业融合不到位,农业文化资源挖掘不够深入 | 第36-37页 |
(二) 农业旅游产品创意性、多样性不足,未体现休闲的基本属性 | 第37-38页 |
(三) 农业旅游线路组合不够灵活,网络化协作不足 | 第38-39页 |
(四) 农业旅游商品开发不充分,产业链附加值不高 | 第39页 |
(五) 农业旅游成品销售方式单一,市场观念不强,品牌意识不足 | 第39-40页 |
三、基于融合模型下的桂林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对策 | 第40-45页 |
(一) 重视产前增值环节和农耕文化的开发,科学整体规划 | 第40-42页 |
(二) 增强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文化娱乐功能,实现产品多样化及产业化经营 | 第42-43页 |
(三) 灵活组合旅游线路,实现网络化协作 | 第43页 |
(四) 延长农业产业链,注重休闲农业旅游商品的开发,提高产业链附加值 | 第43-44页 |
(五) 整合信息,做好宣传,细分市场,打造品牌 | 第44-45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45-47页 |
一、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45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45-47页 |
(一) 创新之处 | 第45-46页 |
(二) 今后的发展方向 | 第46-47页 |
注释 | 第47-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的项目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