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1.1 王不留行药理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1.1 促进泌乳 | 第11-12页 |
1.1.2 抑制新生血管作用 | 第12-13页 |
1.1.3 活血化瘀 | 第13页 |
1.1.4 对血管和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 第13-14页 |
1.1.5 止痛、消炎作用 | 第14页 |
1.1.6 抗氧化作用 | 第14页 |
1.1.7 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 | 第14-15页 |
1.2 王不留行的临床应用 | 第15-19页 |
1.2.1 带状疱疹 | 第15页 |
1.2.2 更年期综合症 | 第15页 |
1.2.3 化疗胃肠反应 | 第15页 |
1.2.4 失眠 | 第15-16页 |
1.2.5 胆结石 | 第16页 |
1.2.6 过敏性鼻炎 | 第16页 |
1.2.7 高血压 | 第16页 |
1.2.8 急性腰扭伤 | 第16页 |
1.2.9 突发性耳聋 | 第16-17页 |
1.2.10 憋喘性肺炎 | 第17页 |
1.2.11 青少年近视 | 第17页 |
1.2.12 面神经麻痹 | 第17页 |
1.2.13 流行性腮腺炎 | 第17-18页 |
1.2.14 单纯性肥胖 | 第18页 |
1.2.15 乳腺增生 | 第18页 |
1.2.16 小儿厌食 | 第18页 |
1.2.17 疼痛 | 第18页 |
1.2.18 戒烟 | 第18页 |
1.2.19 落枕 | 第18-19页 |
1.2.20 习惯性便秘 | 第19页 |
1.3 王不留行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4 中药的抗炎作用 | 第20-21页 |
1.5 炎症因子 | 第21-23页 |
1.5.1 丙二醛(MDA) | 第21-22页 |
1.5.2 一氧化氮(NO) | 第22页 |
1.5.3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 第22-23页 |
1.6 本文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23-25页 |
第2章 王不留行抗炎活性部位筛选 | 第25-31页 |
2.1 材料、动物、仪器与试剂 | 第25-26页 |
2.1.1 材料 | 第25页 |
2.1.2 动物 | 第25页 |
2.1.3 仪器和试剂 | 第25-26页 |
2.2 方法 | 第26-28页 |
2.2.1 供试液的制备 | 第26页 |
2.2.2 小鼠耳廓肿胀法 | 第26页 |
2.2.3 小鼠棉球肉芽肿实验 | 第26-27页 |
2.2.4 统计学方法 | 第27-28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8-29页 |
2.3.1 生、炒王不留行不同提取部位对小鼠耳廓炎症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2 炒王不留行不同提取部位对小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 | 第29页 |
2.4 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炒王不留行镇痛活性部位筛选 | 第31-37页 |
3.1 材料、仪器与试剂 | 第31-32页 |
3.1.1 材料 | 第31页 |
3.1.2 动物 | 第31页 |
3.1.3 仪器和试剂 | 第31-32页 |
3.2 方法 | 第32-33页 |
3.2.1 供试液的制备 | 第32页 |
3.2.2 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 | 第32页 |
3.2.3 热板法镇痛实验 | 第32-33页 |
3.2.4 统计学方法 | 第33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3-34页 |
3.3.1 炒王不留行不同提取部位对醋酸致小鼠扭体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2 炒王不留行不同提取部位对热板法致小鼠疼痛的影响 | 第34页 |
3.4 小结 | 第34-37页 |
第4章 炒王不留行活性部位抗炎机理研究 | 第37-45页 |
4.1 材料、仪器与试剂 | 第37-38页 |
4.1.1 材料 | 第37页 |
4.1.2 动物 | 第37页 |
4.1.3 仪器和试剂 | 第37-38页 |
4.2 方法 | 第38-39页 |
4.2.1 供试液的制备 | 第38页 |
4.2.2 慢性炎症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的测定 | 第38页 |
4.2.3 NO、TNOS和iNOS的测定 | 第38-39页 |
4.2.4 TNF-α的测定 | 第39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3页 |
4.3.1 炒王不留行不同提取部位对慢性炎症小鼠血清中MDA的影响 | 第39-40页 |
4.3.2 炒王不留行不同提取部位对慢性炎症小鼠血清中TNF-α的影响 | 第40-41页 |
4.3.3 炒王不留行不同提取部位对慢性炎症小鼠组织匀浆中NO的影响 | 第41-42页 |
4.3.4 炒王不留行不同提取部位对慢性炎症小鼠组织匀浆中TNOS的影响 | 第42页 |
4.3.5 炒王不留行不同提取部位对慢性炎症小鼠组织匀浆中iNOS的影响· | 第42-43页 |
4.4 小结 | 第43-45页 |
第5章 炒王不留行各提取部位化合物的检识 | 第45-49页 |
5.1 材料、仪器与试剂 | 第45页 |
5.1.1 材料 | 第45页 |
5.1.2 仪器和试剂 | 第45页 |
5.2 方法 | 第45-47页 |
5.2.1 供试液的制备 | 第45-46页 |
5.2.2 炒王不留行不同萃取部位黄酮类检识方法 | 第46页 |
5.2.3 炒王不留行不同萃取部位皂苷类检识方法 | 第46页 |
5.2.4 炒王不留行不同萃取部位环肽类检识方法 | 第46-47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第6章 炒王不留行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49-57页 |
6.1 材料、仪器与试剂 | 第49页 |
6.1.1 材料 | 第49页 |
6.1.2 仪器和试剂 | 第49页 |
6.2 方法 | 第49-51页 |
6.2.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第49-50页 |
6.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50页 |
6.2.3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50页 |
6.2.4 精密度试验 | 第50页 |
6.2.5 加样回收试验 | 第50页 |
6.2.6 稳定性试验 | 第50-51页 |
6.2.7 单因素试验 | 第51页 |
6.2.8 正交优化实验 | 第51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51-57页 |
6.3.1 乙醇浓度对炒王不留行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6.3.2 料液比对炒王不留行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 第52页 |
6.3.3 提取温度对炒王不留行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6.3.4 提取时间对炒王不留行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 第53页 |
6.3.5 提取次数对炒王不留行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6.3.6 正交实验结果 | 第54-55页 |
6.3.7 分析与小结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