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 第11-13页 |
·研究区水化学和同位素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前人对太原西山岩溶地下水系统水化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研究路线及预期结果 | 第13-18页 |
·论文研究资料准备工作 | 第13-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预期研究结果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晋祠泉与兰村泉岩溶地下水系统地质概况 | 第18-32页 |
·区域自然地理情况介绍 | 第18-21页 |
·晋祠泉域自然地理概况 | 第20页 |
·兰村泉域西北部自然地理情况概述 | 第20-21页 |
·区域主要地层介绍 | 第21-22页 |
·研究区域构造概况 | 第22-32页 |
·区域构造条件对区域岩溶地下水系统影响的基本原理 | 第22-23页 |
·晋祠泉岩溶地下水系统构造特征 | 第23-29页 |
·兰村泉岩溶地下水系统构造特征 | 第29-32页 |
第三章 晋祠泉域和兰村泉域水文地质介绍 | 第32-42页 |
·晋祠泉域水文地质情况介绍 | 第32-39页 |
·晋祠泉域的边界 | 第32-33页 |
·晋祠泉域岩溶水系统的补给、径流和排泄区特征 | 第33-35页 |
·晋祠泉域排泄口马坊沟地下水 | 第35-39页 |
·兰村泉域水文地质情况介绍 | 第39-42页 |
·兰村泉域的边界 | 第39页 |
·兰村泉域岩溶水系统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以及人为影响下的地下水水位特征 | 第39-42页 |
第四章 晋祠泉和兰村泉的岩溶水水化学特征分析 | 第42-64页 |
·水文地球化学基本原理 | 第42-43页 |
·水化学成分形成的基本条件 | 第42页 |
·水化学成分形成的主要过程 | 第42-43页 |
·地下水矿化度的数据处理 | 第43-45页 |
·矿化度分析 | 第45-48页 |
·常量元素含量分析 | 第48-55页 |
·SO_4~(2-)含量特征 | 第48-51页 |
·兰村泉域地下水中Mg~(2+)/Ca~(2+)变化特征分析 | 第51-55页 |
·水化学类型分析 | 第55-60页 |
·TFe 含量分析 | 第60-64页 |
第五章 晋祠泉与兰村泉的水温差异及晋祠泉域硫酸根离子来源分析 | 第64-72页 |
·晋祠泉与兰村泉地下水水温差异及原因分析 | 第64-67页 |
·晋祠泉域硫酸根来源与~(34)S 组成分析 | 第67-72页 |
·硫同位素研究的基本原理 | 第67-69页 |
·太原地区晋祠泉域岩溶水硫酸根来源与~(34)S 同位素研究 | 第69-72页 |
第六章 晋祠泉及兰村泉地下水水质变化特征及原因探讨 | 第72-80页 |
·晋祠泉矿化度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 第72-77页 |
·兰村泉岩溶水中NO_3~-离子含量的高异常原因 | 第77-78页 |
·晋祠泉与兰村泉水质变化对比分析 | 第78-80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0-81页 |
·建议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附录 | 第86-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