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6-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2 主要概念的说明与界定 | 第17-18页 |
1.3 旧工业区发展的现状与研究范围的确定 | 第18-20页 |
1.3.1 旧工业区工业用地更新的现状 | 第18-19页 |
1.3.2 研究范围的确定 | 第19-20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4.1 理论层面的意义 | 第20-21页 |
1.4.2 实践层面的意义 | 第21页 |
1.5 研究的方法与基本框架 | 第21-23页 |
1.5.1 研究的方法 | 第21页 |
1.5.2 研究的基本框架 | 第21-23页 |
2 旧工业区工业用地更新的研究综述 | 第23-34页 |
2.1 国内外工业用地更新的理论与发展 | 第23-29页 |
2.1.1 国外工业用地更新理论 | 第23-25页 |
2.1.2 国外工业用地更新对我国的启示 | 第25-26页 |
2.1.3 国内工业用地更新研究综述 | 第26-28页 |
2.1.4 国内工业用地更新研究对我国的启示 | 第28-29页 |
2.2 我国旧工业区工业用地更新实践发展历程 | 第29-32页 |
2.2.1 我国旧工业区工业用地更新历程 | 第29-32页 |
2.2.2 我国旧工业区工业用地更新评价与展望 | 第32页 |
2.3 选取拱墅区(杭州)、青山区(武汉)对于研究的意义 | 第32-34页 |
3 拱墅区(杭州)、青山区(武汉)工业用地更新发展基础比较 | 第34-45页 |
3.1 区位状况 | 第34-35页 |
3.2 经济状况 | 第35-37页 |
3.3 工业发展状况 | 第37-39页 |
3.4 经济发展SWOT分析状况 | 第39-45页 |
3.4.1 发展优势 | 第39-40页 |
3.4.2 发展劣势 | 第40-41页 |
3.4.3 发展机遇 | 第41-42页 |
3.4.4 发展挑战 | 第42-43页 |
3.4.5 拱墅区(杭州)、青山区(武汉)发展环境比较 | 第43-45页 |
4 拱墅区(杭州)、青山区(武汉)工业用地的现状情况比较 | 第45-50页 |
4.1 工业用地的用地规模 | 第45-46页 |
4.2 工业用地的空间分布 | 第46-47页 |
4.3 工业用地的开发强度 | 第47页 |
4.4 工业用地的交通联系 | 第47-48页 |
4.5 拱墅区(杭州)、青山区(武汉)工业用地现状比较 | 第48-50页 |
5 拱墅区(杭州)、青山区(武汉)的工业用地更新的情况比较 | 第50-64页 |
5.1 工业用地更新的目标体系 | 第50页 |
5.2 旧工业区的发展目标 | 第50-56页 |
5.2.1 产业用地的发展目标 | 第53-56页 |
5.2.2 工业用地更新的发展目标 | 第56页 |
5.3 工业用地更新的模式 | 第56-62页 |
5.3.1 工业用地的再开发 | 第56-60页 |
5.3.2 工业用地的遗产保护 | 第60-62页 |
5.4 工业用地更新的发展方向 | 第62-64页 |
6 比较视角下的旧工业区工业用地更新启示及其建议 | 第64-71页 |
6.1 拱墅区(杭州)、青山区(武汉)工业用地更新的共性优点 | 第64-66页 |
6.2 拱墅区(杭州)、青山区(武汉)工业用地更新的共性缺点 | 第66-68页 |
6.3 拱墅区(杭州)、青山区(武汉)工业用地更新的个性优点 | 第68-69页 |
6.4 拱墅区(杭州)、青山区(武汉)工业用地更新的个性缺点 | 第69-71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1-74页 |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71-73页 |
7.1.1 拱墅区(杭州)、青山区(武汉)工业用地更新的共性特征 | 第71页 |
7.1.2 拱墅区(杭州)、青山区(武汉)工业用地更新的差异性 | 第71-72页 |
7.1.3 拱墅区(杭州)、青山区(武汉)工业用地更新的启示及建议 | 第72-73页 |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作者简历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