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权力制衡思想的历史演进
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12-20页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一) 文献分析法 | 第18页 |
(二) 比较分析法 | 第18页 |
(三) 规范研究法 | 第18-20页 |
第一章 权力制衡与逻辑基础 | 第20-32页 |
一、 对权力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3页 |
(一) 权力 | 第20-21页 |
(二) 权力制约、权力制衡、分权制衡 | 第21-23页 |
二、 权力制衡思想的逻辑基础 | 第23-32页 |
(一) 对权力的怀疑 | 第23-24页 |
(二) 对人性的怀疑 | 第24-25页 |
(三) 中世纪二元政治观 | 第25-26页 |
(四) 近代自然法学说 | 第26-27页 |
(五) 社会契约论和国家起源、目的 | 第27页 |
(六) 自由主义及市民社会理论 | 第27-29页 |
(七) 法治思想与权力制衡思想的内在关联 | 第29-32页 |
第二章 权力制衡思想的萌芽——混合政体思想 | 第32-40页 |
一、 混合政体思想与希腊城邦制度的历史渊源 | 第32-33页 |
二、 柏拉图首次提出了混合政体思想 | 第33页 |
三、 亚里士多德设计的“双层平衡”式混合政体 | 第33-36页 |
(一) 混合政体的产生 | 第33-34页 |
(二) 混合政体理论的内容 | 第34-36页 |
四、 波利比阿的“混合制衡”政体 | 第36-40页 |
(一) 从古罗马政体演化出的混合政体的主要内容 | 第36-37页 |
(二) 混合政体的主要内容 | 第37-38页 |
(三) 混合政体从“调和”走向“制衡” | 第38-40页 |
第三章 近代权力制衡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拓展 | 第40-52页 |
一、 从混合制衡到分权制衡 | 第40-42页 |
二、 洛克:“两权分立”的分权制衡思想 | 第42-44页 |
(一) 国家所有权与治理权的分解 | 第42页 |
(二) 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分立 | 第42-44页 |
三、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44-46页 |
(一) 与混合政体思想的渊源 | 第44-45页 |
(二) “三权”划分:司法权出现 | 第45页 |
(三) 权力制衡的制度设计 | 第45-46页 |
四、 美国权力制衡模式的实践 | 第46-50页 |
(一) 制宪历史 | 第46-48页 |
(二) 美国权力制衡的制度设计 | 第48-49页 |
(三) 美国权力制衡模式的缺陷 | 第49-50页 |
五、 权力制衡模式的拓展:社会制衡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