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广播、电视事业论文--世界各国广播、电视事业论文--中国论文

我国广电制播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研究--基于比较研究的视角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14页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2 文献综述第13-14页
2 回顾与前瞻:我国广电制播体制改革的历史进路与现状考察第14-26页
    2.1 不同节目领域的制播分离改革实践第14-18页
        2.1.1 电视剧率先实行制播分离第15-17页
        2.1.2 其他通用性节目的制播分离第17-18页
    2.2 对广电制播体制改革模式的探索第18-21页
        2.2.1 外部分离及实施路径第18-19页
        2.2.2 内部分离及实施路径第19-21页
    2.3 新媒体对制播体制改革的外部影响第21-22页
        2.3.1 播出渠道的增加第21页
        2.3.2 广电媒体面临跨行业竞争第21-22页
        2.3.3 受众审美疲劳加速第22页
    2.4 广电制播分离改革的典型案例分析第22-26页
        2.4.1 上海文广的转企改制第22-23页
        2.4.2 湖南广播电视集团的制播体制改革第23-25页
        2.4.3 《中国好声音》成为制播分离标准化雏形第25-26页
3 碰撞与争鸣:关于我国广电制播分离改革的论争第26-32页
    3.1 四级办台的层级化分工定位第26-28页
        3.1.1 我国四级办台的层次化分工第26-27页
        3.1.2 非通用性节目不宜进行外部分离第27-28页
    3.2 广电制播体制改革对通用性节目和非通用性节目应区别对待第28-29页
        3.2.1 鼓励通用性节目外部分离第28页
        3.2.2 允许非通用性节目内部分离第28-29页
    3.3 关于制播分离还是制播合一的论争第29-32页
        3.3.1 何者更有利于做大做强广电产业?第29-30页
        3.3.2 制播分离必然会削弱喉舌功能?第30-31页
        3.3.3 国家利益与行业利益孰轻孰重?第31-32页
        3.3.4 事业编制与既得利益的阻滞第32页
4 比较与借鉴:美欧广电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第32-46页
    4.1 美国广电体制的演进历程第33-37页
        4.1.1 以反垄断为主要制度取向的阶段第33-34页
        4.1.2 放松规制阶段第34-35页
        4.1.3 美国电视节目辛迪加第35-37页
    4.2 公共与商业利益权衡中的欧洲广电产业第37-41页
        4.2.1 放松管制浪潮下的英国广播电视体制第37-39页
        4.2.2 商业电视和公共电视竞争下的德国广播电视体制第39-40页
        4.2.3 基于文化保护原则的法国广播电视体制第40-41页
    4.3 美欧广电体制改革实践背后的理论逻辑第41-43页
        4.3.1 公共服务理论第41-42页
        4.3.2 利益集团理论第42页
        4.3.3 规制失灵与放松规制理论第42-43页
    4.4 美欧广电体制改革的启示第43-46页
        4.4.1 维护公共利益与公共领域第43-44页
        4.4.2 打造中国电视节目“辛迪加”第44-45页
        4.4.3 区别对待商业性节目和非商业性节目第45-46页
5 问题与对策:我国广电制播体制改革的较好路径选择第46-50页
    5.1 我国广播电视制播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第46-48页
        5.1.1 改革政策不够细化第46-47页
        5.1.2 播出环节和制作环节关系重复建设第47页
        5.1.3 改革集团内部利益格局调整难度大第47-48页
    5.2 我国广电制播体制改革的可选择路径第48-50页
        5.2.1 节目制作方提高内容核心竞争力第48页
        5.2.2 完善电视频道的专业化分工第48-49页
        5.2.3 发挥市场基础资源配置优势第49页
        5.2.4 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第49-50页
6 结语第50-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浪网对复旦投毒案报道的议程设置功能研究
下一篇:新媒体使用中的失德现象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