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 现有研究综述 | 第12-21页 |
1.3.1 国外研究成果 | 第12-15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3.3 简要评述 | 第20-21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21页 |
1.4.1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1页 |
1.4.2 论文不足之处 | 第21页 |
2 农村公共文化与政策周期理论概述 | 第21-30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1.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1-23页 |
2.1.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3-24页 |
2.2 农村公共文化与公共政策周期 | 第24-30页 |
2.2.1 公共文化与农村公共文化 | 第24-25页 |
2.2.2 改进的政策周期理论 | 第25-29页 |
2.2.3 政策周期理论分析农村公共文化政策的可行性 | 第29-30页 |
3 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的供需现状 | 第30-43页 |
3.1 调研基本情况说明 | 第30-31页 |
3.2 浙江省现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政策 | 第31-33页 |
3.2.1 农家书屋 | 第31-32页 |
3.2.2 “村村通”工程 | 第32页 |
3.2.3 送戏下乡 | 第32-33页 |
3.3 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供给政策的满意度评价 | 第33-38页 |
3.3.1 农家书屋:主体功能满意度一般,服务满意度一般 | 第33-35页 |
3.3.2 “村村通”工程:主体功能满意度较好,服务满意度较高 | 第35-37页 |
3.3.3 送戏下乡:总体满意度较差 | 第37-38页 |
3.4 浙江省农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实际需求状况 | 第38-43页 |
3.4.1 农家书屋:内在阅读需求不足 | 第38-39页 |
3.4.2 “村村通”工程:数字电视升级需求不高,广播缺乏因地制宜 | 第39-41页 |
3.4.3 送戏下乡:差异化需求明显 | 第41-43页 |
3.5 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的供需失衡表现总结 | 第43页 |
4 政策周期视角下农村公共文化供需失衡分析 | 第43-48页 |
4.1 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供需失衡的政策周期阶段归结 | 第43-44页 |
4.2 基于政策周期理论分析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的供需失衡 | 第44-48页 |
4.2.1 议程设定:无需求识别与界定,缺少需求表达渠道 | 第44-45页 |
4.2.2 政策规划:政策灵活性不够,欠缺对公众参与的引导 | 第45-46页 |
4.2.3 政策执行:执行过程脱离实际,供给方式选择路径依赖 | 第46-47页 |
4.2.4 政策评估:缺少政策绩效的评估 | 第47-48页 |
5 改进需求导向的农村公共文化政策制定的建议 | 第48-50页 |
5.1 完善需求识别程序,建立健全需求表达与反馈机制 | 第48页 |
5.2 兼具原则性与灵活性,避免“一刀切” | 第48-49页 |
5.3 厘清政策目标,恰当选择供给方式 | 第49页 |
5.4 弱化对业务性指标考量,注重对政策绩效的评估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 | 第53-57页 |
作者简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