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绪论 | 第8-13页 |
| 0.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0.2 文献述评: | 第9-11页 |
| 0.3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0.4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1 媒介事件与《中国好声音》 | 第13-17页 |
| 1.1 媒介事件理论的厘清与界定 | 第13-15页 |
| 1.1.1 西方媒介事件的理论回顾 | 第13-14页 |
| 1.1.2 国内对媒介事件的研究 | 第14-15页 |
| 1.2 关于《中国好声音》 | 第15-17页 |
| 2 媒介事件视域下的《中国好声音》 | 第17-35页 |
| 2.1 脚本类型:竞赛、加冕、征服 | 第17-19页 |
| 2.1.1 媒介事件的三种脚本:“竞赛”、“征服”和“加冕” | 第17-18页 |
| 2.1.2 《中国好声音》的脚本类型 | 第18-19页 |
| 2.2 媒介事件的协商 | 第19-29页 |
| 2.2.1 媒介事件的组织者 | 第20-25页 |
| 2.2.2 媒介事件的媒体及其联动效应 | 第25-29页 |
| 2.3 媒介事件的受众 | 第29-32页 |
| 2.3.1 受众在媒介发展中的地位演变 | 第29-30页 |
| 2.3.2 “需求与满足”理论实践 | 第30-31页 |
| 2.3.3 受众在《中国好声音》的地位分析 | 第31-32页 |
| 2.4 《中国好声音》—— 一场媒介仪式的展演 | 第32-35页 |
| 3 《中国好声音》的效果分析 | 第35-41页 |
| 3.1 媒介事件的效果分析概述 | 第35页 |
| 3.2 《中国好声音》的效果分析 | 第35-41页 |
| 3.2.1 《中国好声音》的内部效果分析 | 第36-37页 |
| 3.2.2 《中国好声音》的外部效果分析 | 第37-41页 |
| 结语 | 第4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