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水体中磷的存在状态与来源 | 第9页 |
1.2 水体中磷的去除方法 | 第9-11页 |
1.2.1 化学沉淀法 | 第10页 |
1.2.2 生物法 | 第10-11页 |
1.2.3 结晶法 | 第11页 |
1.2.4 吸附法 | 第11页 |
1.3 吸附剂 | 第11-13页 |
1.4 吸附模型与吸附机理 | 第13-15页 |
1.4.1 吸附模型 | 第13-14页 |
1.4.2 吸附机理 | 第14-15页 |
1.5 本论文研究工作 | 第15-18页 |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实验仪器设备和测试表征方法 | 第18-2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8-23页 |
2.1.1 化学试剂 | 第18页 |
2.1.2 Fe_3O_4的制备与表征 | 第18-23页 |
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23-24页 |
2.3 材料表征方法 | 第24页 |
2.3.1 扫描电镜(SEM)表征 | 第24页 |
2.3.2 透射电镜(TEM)表征 | 第24页 |
2.3.3 红外光谱(FTIR)表征 | 第24页 |
2.3.4 热重(TGA)表征 | 第24页 |
2.3.5 电子能谱(EDX)表征 | 第24页 |
2.3.6 紫外-可见光谱(UV-vis)表征 | 第24页 |
2.3.7 磁性测定 | 第24页 |
2.4 磷含量分析测定 | 第24-27页 |
2.4.1 溶液的配制 | 第24-25页 |
2.4.2 磷的测定原理-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 第25页 |
2.4.3 磷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5-26页 |
2.4.4 水样分析 | 第26-27页 |
第三章 Fe_3O_4@Y(OH)CO_3粒子的制备及其对磷酸根的吸附研究 | 第27-46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7-28页 |
3.2.1 Fe_3O_4@Y(OH)CO_3核壳多功能结构的制备 | 第27-28页 |
3.2.2 磷酸根吸附试验方法 | 第2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8-44页 |
3.3.1 Fe_3O_4@Y(OH)CO_3吸附材料的表征 | 第28-32页 |
3.3.2 吸附影响因素的考察 | 第32-36页 |
3.3.3 吸附剂的吸附行为研究 | 第36-41页 |
3.3.4 吸附剂的回收再生及重复利用性探究 | 第41-44页 |
3.3.5 吸附剂的吸附机理解释 | 第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Fe_3O_4@CeO_2·nH_2O 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磷酸根的 | 第46-63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6-47页 |
4.2.1 Fe_3O_4@CeO_2·nH_2O 吸附剂的制备 | 第46-47页 |
4.2.2 磷酸根吸附试验方法 | 第4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7-61页 |
4.3.1 吸附剂的表征 | 第47-49页 |
4.3.2 吸附影响因素的考察 | 第49-53页 |
4.3.3 吸附剂的吸附行为研究 | 第53-59页 |
4.3.4 吸附剂的回收及重复利用性探究 | 第59-61页 |
4.3.5 吸附剂的吸附机理解释 | 第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硕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