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9-11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二、 研究内容框架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国内外居住区相关理论与实践 | 第11-34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一、 空间的概念 | 第11页 |
二、 居住区的概念 | 第11-12页 |
三、 居住区空间形态的概念 | 第12页 |
第二节 国外居住区相关理论与实践 | 第12-24页 |
一、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 第12-16页 |
二、 勒·柯布西埃的“光辉城” | 第16-17页 |
三、 赖特的“广亩城市” | 第17-18页 |
四、 邻里单位理论 | 第18-21页 |
五、 新城市主义理论 | 第21-23页 |
六、 “精明增长”理论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我国居住区相关理论与实践 | 第24-34页 |
一、 传统居住区理论与实践 | 第24-29页 |
二、 现代居住区理论与实践 | 第29-34页 |
第三章 长春市典型居住区布局形式的比较研究 | 第34-56页 |
第一节 居住区概况 | 第34-39页 |
一、 威尼斯花园 | 第34-35页 |
二、 长春阳光城 | 第35-36页 |
三、 福临家园 | 第36-37页 |
四、 我的家园 | 第37-38页 |
五、 保利远达大街小区 | 第38-39页 |
第二节 空间布局形式的比较研究 | 第39-55页 |
一、 威尼斯花园的轴线式布局 | 第39-43页 |
二、 阳光城的围合式布局 | 第43-46页 |
三、 福临家园的均衡式布局 | 第46-49页 |
四、 我的家园向心式布局 | 第49-52页 |
五、 保利远达大街小区的片块式布局 | 第52-54页 |
六、 布局形式的总体评价 | 第54-55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长春市典型居住区物质构成要素空间形态比较研究 | 第56-77页 |
第一节 商业设施布局比较 | 第56-66页 |
一、 住宅与商业结合方式 | 第56-61页 |
二、 沿街商业 | 第61-63页 |
三、 复合式商业中心 | 第63-66页 |
第二节 住宅群体空间组合的比较研究 | 第66-71页 |
一、 住宅群体空间组合 | 第66-68页 |
二、 住宅高度布局 | 第68-71页 |
第三节 绿地景观布局的比较 | 第71-76页 |
一、 中心绿地 | 第71-74页 |
二、 分散式绿地 | 第74-76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一、 结论 | 第77-78页 |
二、 不足与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后记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