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中国城市规划及建设论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长春低碳城市规划引导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0页
1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综述第12-14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4页
        1.3.3 文献述评第14页
    1.4 框架、方法和创新第14-17页
        1.4.1 行文框架第14-15页
        1.4.2 研究方法第15页
        1.4.3 创新之处第15-17页
2 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城市理论研究第17-24页
    2.1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要求第17-18页
        2.1.1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第17-18页
        2.1.2 新型城镇化的要求第18页
    2.2 低碳城市的内涵第18-20页
    2.3 低碳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第20-22页
        2.3.1 紧凑型城市理论第20页
        2.3.2 道路交通规划理论第20页
        2.3.3 绿地规划理论第20-21页
        2.3.4 循环经济理论第21-22页
    2.4 国内外经验第22-24页
        2.4.1 国外经验第22页
        2.4.2 国内经验第22-24页
3 长春市城市规划的低碳选择第24-34页
    3.1 长春市城市发展现状分析第24-31页
        3.1.1 社会经济第24-26页
        3.1.2 城镇功能、空间结构及交通第26-28页
        3.1.3 能源、资源利用及基础设施建设第28-30页
        3.1.4 生态环境系统第30-31页
    3.2 长春市低碳城市规划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31-34页
        3.2.1 长春市低碳城市规划的必要性第31-33页
        3.2.2 长春市低碳城市规划的可行性第33-34页
4 长春市低碳城市专项规划引导第34-49页
    4.1 能源结构第34-35页
        4.1.1 加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第34页
        4.1.2 加大电力替代煤炭第34-35页
        4.1.3 构建智能电网第35页
    4.2 产业经济第35-38页
        4.2.1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第36页
        4.2.2 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能源效益第36-37页
        4.2.3 加大 R&D 投入,促进技术创新第37-38页
    4.3 城市交通系统第38-41页
        4.3.1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引导人们利用公共交通出行第38-40页
        4.3.2 适当规划慢速交通系统第40-41页
    4.4 水资源及固体废弃物规划第41-43页
        4.4.1 水资源的利用第41-42页
        4.4.2 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第42-43页
    4.5 低碳住区及既有建筑改造第43-45页
        4.5.1 低碳住区规划第43-44页
        4.5.2 建筑设计与结构创新第44页
        4.5.3 生活设施及生产设备的节能改造第44-45页
        4.5.4 新建筑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第45页
    4.6 自然碳汇系统建设规划第45-47页
        4.6.1 提高森林覆盖率,提升整体城市碳汇能力第46-47页
        4.6.2 立体绿色规划,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第47页
        4.6.3 尽可能预留空地,加大土壤固碳功能第47页
    4.7 低碳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建议第47-49页
        4.7.1 建立节能减排的激励机制第47-48页
        4.7.2 构建数字化城市第48页
        4.7.3 公民树立低碳生活理念第48-49页
5 思考与展望第49-51页
    5.1 总结第49页
    5.2 不足与展望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后记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浅析中日传统建筑、园林体系与中日民族文化
下一篇:长春市典型居住区空间形态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