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导论 | 第13-18页 |
(一) 研究缘起与意义 | 第13-14页 |
(二) 国外及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6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四)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17-18页 |
一、都市生活亟需居民生态意识培育 | 第18-27页 |
(一) 培育居民生态意识顺应城市生态化发展 | 第18-20页 |
1、城市的生态化发展 | 第18-19页 |
2、快速城市化给都市生活带来的环境困扰 | 第19页 |
3、培育居民生态意识是追求理想居住空间的要求 | 第19-20页 |
(二) 培育生态意识是居民适应现代都市生活方式所需 | 第20-22页 |
1、现代都市生活的新特点 | 第20-21页 |
2、现代生活方式需要居民生态意识的培育 | 第21-22页 |
(三) 培育居民生态意识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 第22-25页 |
1、马克思关于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 | 第22-23页 |
2、培育居民生态意识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 | 第23-24页 |
3、培育居民生态意识深化了人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 第24-25页 |
(四) 居民生态意识培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 第25-27页 |
1、生态意识是生态文明内涵的本质体现 | 第25-26页 |
2、培育居民生态意识是建设生态文明实践所需 | 第26页 |
3、培育居民生态意识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 第26-27页 |
二、都市生活中居民生态意识培育基本概述 | 第27-33页 |
(一) 生态意识的概念及内涵 | 第27-30页 |
1、生态及生态意识 | 第27-29页 |
2、居民生态意识培育 | 第29-30页 |
(二) 都市居民生态意识培育的理论基础 | 第30-33页 |
1、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的奠基 | 第30-31页 |
2、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启示 | 第31-32页 |
3、古代生态智慧的启迪 | 第32-33页 |
三、都市生活中居民生态意识现状探析 | 第33-42页 |
(一) 都市生活中居民生态意识总体现状 | 第34-39页 |
1、重视环境问题但生态知识有待增进 | 第34-35页 |
2、具有环保意愿与生态参与度低并存 | 第35-36页 |
3、支持政府环境治理但对政府依赖性较强 | 第36-37页 |
4、了解基本国情却生态权利意识较弱 | 第37页 |
5、较为关心生态事件,但生态责任意识淡漠 | 第37-38页 |
6、能够正确认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 第38-39页 |
(二) 都市居民生态意识匮乏的原因 | 第39-42页 |
1、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不健全 | 第39-40页 |
2、环境管理主体缺位 | 第40页 |
3、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 第40-41页 |
4、生态意识教育不完善 | 第41页 |
5、全社会生态文化氛围没有生成 | 第41-42页 |
四、都市居民生态意识培育的特点和内容 | 第42-48页 |
(一) 居民生态意识培育的特点 | 第42-44页 |
1、注重生态整体性和系统性 | 第42-43页 |
2、培育对象的广泛性 | 第43-44页 |
3、体现了人对自然复归的反思 | 第44页 |
(二) 都市生活中居民生态意识培育的内容 | 第44-48页 |
1、强化生态科学认知是基础 | 第45页 |
2、树立生态忧患意识是关键 | 第45-46页 |
3、培育生态责任意识是核心 | 第46-47页 |
4、增进生态权利意识是保障 | 第47页 |
5、生态实践是生态意识培育的落脚点 | 第47-48页 |
五、都市生活中居民生态意识培育路径 | 第48-56页 |
(一) 重视政府的导向作用 | 第48-51页 |
1、强化政府生态治理的地位 | 第48-49页 |
2、加强生态意识培育法制建设 | 第49-50页 |
3、促进营利性企业及非盈利性组织的发展 | 第50-51页 |
(二) 注重系统的生态意识教育 | 第51-53页 |
1、发挥家庭教育基础作用 | 第51-52页 |
2、增强学校教育全程性 | 第52-53页 |
3、充分发挥社区教育辐射作用 | 第53页 |
(三) 推动全社会生态文化生成 | 第53-56页 |
1、优化升级生态知识传播渠道 | 第53-54页 |
2、倡导绿色消费,推动生态文化培育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 | 第61-62页 |
后记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