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0 前言 | 第12-14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4-28页 |
1.1 大气氮沉降的研究意义 | 第14-18页 |
1.2 大气氮沉降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1.2.1 国外大气氮沉降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2.2 国内大气氮沉降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3 气溶胶与降水的卫星数据 | 第21-26页 |
1.3.1 MODIS 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 | 第21-25页 |
1.3.2 GPCP 降雨数据 | 第25-26页 |
1.4 论文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6-27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8页 |
2 研究区域与分析方法 | 第28-36页 |
2.1 研究区域 | 第28-29页 |
2.2 数据来源 | 第29-31页 |
2.2.1 格点数据(卫星数据和预报数据) | 第29-31页 |
2.2.2 地面台站数据 | 第31页 |
2.3 分析方法 | 第31-36页 |
2.3.1 数据预处理 | 第31-34页 |
2.3.2 干沉降通量计算 | 第34-35页 |
2.3.3 湿沉降通量计算 | 第35页 |
2.3.4 AOD-PM_(10)相关性计算 | 第35-36页 |
3 卫星数据与地面监测数据关系模型建立 | 第36-46页 |
3.1 沿海城市 AOD 与地面 PM_(10)浓度间线性关系模型 | 第36-40页 |
3.1.1 15 个沿海城市 AOD 与地面 PM_(10)浓度间总体相关性 | 第36-37页 |
3.1.2 不同 AOD 水平下 AOD 与地面 PM_(10)浓度间相关性 | 第37-38页 |
3.1.3 15 个城市 AOD 与地面 PM_(10)浓度间分季节总体相关性 | 第38-40页 |
3.2 不同海域 AOD 与地面 PM_(10)浓度间线性关系模型 | 第40-42页 |
3.2.1 不同城市 AOD 与地面 PM_(10)浓度间相关性 | 第40-41页 |
3.2.2 不同海域 AOD 与地面 PM_(10)浓度间相关性 | 第41-42页 |
3.3 各海域 AOD 与地面 PM_(10)浓度间关系模型的确定及验证 | 第42-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中国近海干沉降通量估算 | 第46-58页 |
4.1 中国近海 AOD 分布特征 | 第46-49页 |
4.2 中国近海 PM_(10)浓度分布特征 | 第49-50页 |
4.3 PM_(10)干沉降通量分布特征 | 第50-51页 |
4.4 氮干沉降通量分布特征 | 第51-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5 中国近海湿沉降通量估算 | 第58-64页 |
5.1 降雨量分布特征 | 第58-60页 |
5.2 氮湿沉降通量分布特征 | 第60-6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4页 |
6 中国近海干、湿沉降通量与其他研究对比 | 第64-67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7-70页 |
7.1 结论 | 第67-68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附录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