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7页 |
1.2.1 基本概念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1.1 住房保障制度 | 第10-11页 |
1.2.1.2 住房保障对象界定 | 第11-12页 |
1.2.2 国外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制度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2.2.1 新加坡、香港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制度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2.2 其他国家(地区)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3 国内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制度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第2章 新加坡、香港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历史演变 | 第19-23页 |
2.1 新加坡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历史演变 | 第19-21页 |
2.1.1 “居者有其屋”计划(1960年-1970年) | 第19-20页 |
2.1.2 组屋转售制度(1971年-1988年) | 第20页 |
2.1.3 全面改善居住环境(1989至今) | 第20-21页 |
2.2 香港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历史演变 | 第21-22页 |
2.2.1 “徙置区计划”(1952年-1972年) | 第21页 |
2.2.2 “十年建屋计划”(1973年-1987年) | 第21-22页 |
2.2.3 “长远房屋策略”(1988年-2011年) | 第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新加坡、香港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制度发展经验及启示 | 第23-35页 |
3.1 新加坡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制度发展经验 | 第23-27页 |
3.1.1 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 第23-24页 |
3.1.2 合理的供应分配结构 | 第24-25页 |
3.1.3 健全的准入、退出机制 | 第25-26页 |
3.1.4 通畅的融资途径 | 第26-27页 |
3.2 香港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制度发展经验 | 第27-30页 |
3.2.1 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 | 第27页 |
3.2.2 双规制的供应分配结构 | 第27-28页 |
3.2.3 严格的准入、退出机制 | 第28-30页 |
3.2.4 多元化的融资途径 | 第30页 |
3.3 新加坡和香港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制度发展的启示 | 第30-34页 |
3.3.1 完善住房保障法律体系 | 第30-31页 |
3.3.2 科学设置供应分配结构 | 第31页 |
3.3.3 严格准入、退出管理机制 | 第31-33页 |
3.3.4 拓展多元化融资途径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完善我国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制度的思考 | 第35-45页 |
4.1 我国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制度发展现状 | 第35-36页 |
4.2 我国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4.2.1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36页 |
4.2.2 供应分配结构不合理 | 第36-38页 |
4.2.3 准入、退出管理不完善 | 第38-39页 |
4.2.4 融资途径单一 | 第39页 |
4.3 完善我国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制度的对策思考 | 第39-44页 |
4.3.1 构建完备的住房保障法律体系 | 第40页 |
4.3.2 合理优化供应分配结构 | 第40-41页 |
4.3.3 逐步健全准入、退出机制 | 第41-43页 |
4.3.4 积极拓展住房融资渠道 | 第43-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结语及展望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