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下蜀黄土磁学特征及环境演变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1.1 中国黄土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1.2 下蜀黄土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本文思路及框架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拟解决的问题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14页 |
1.5 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地层剖面特征 | 第15-20页 |
2.1 研究区地理概况 | 第15页 |
2.2 样品采集与岩性描述 | 第15-16页 |
2.3 研究区年代序列的建立 | 第16-20页 |
2.3.1 光释光年代学 | 第16-18页 |
2.3.2 年代序列的建立 | 第18-20页 |
第3章 仙林剖面环境磁学特征 | 第20-36页 |
3.1 环境磁学基本原理与方法 | 第20-26页 |
3.1.1 环境磁学基本原理 | 第20-22页 |
3.1.2 几种常见的磁性物质 | 第22-23页 |
3.1.3 重要磁学概念 | 第23-24页 |
3.1.4 基本磁学参数 | 第24-26页 |
3.2 磁学参数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3.3 仙林剖面环境磁学特征 | 第27-35页 |
3.3.1 磁化率和百分频率磁化率 | 第27-29页 |
3.3.2 温度磁化率曲线 | 第29-35页 |
3.4 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仙林剖面粒度与地球化学特征 | 第36-50页 |
4.1 仙林剖面粒度特征 | 第36-43页 |
4.1.1 粒度指标的环境意义 | 第36-37页 |
4.1.2 粒度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4.1.3 仙林剖面粒度特征 | 第38-42页 |
4.1.4 小结 | 第42-43页 |
4.2 仙林剖面地球化学特征 | 第43-50页 |
4.2.1 地球化学指标的环境意义 | 第43-45页 |
4.2.2 地球化学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4.2.3 仙林剖面地球化学特征 | 第46-49页 |
4.2.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讨论 | 第50-54页 |
5.1 仙林剖面古环境代用指标对比 | 第50-51页 |
5.2 与其它曲线的对比 | 第51-5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6.1 结论 | 第54页 |
6.2 问题与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