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基于LEACH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8页
目录第9-12页
图目录第12-16页
表目录第16-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3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7-18页
    1.2 课题研究的应用第18-19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1页
        1.3.1 国外发展现状第20-21页
        1.3.2 国内发展现状第21页
    1.4 研究工作以及论文组织结构第21-23页
第二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第23-39页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概念第23页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第23-28页
        2.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第23-26页
        2.2.2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结构第26-28页
    2.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第28-30页
    2.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堆栈协议第30-32页
    2.5 无线传感器网络相关技术第32-36页
        2.5.1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体系第32-33页
        2.5.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第33-36页
    2.6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策略第36-37页
    2.7 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第39-51页
    3.1 路由协议的设计要求第39-41页
    3.2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分类第41-43页
    3.3 典型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的介绍第43-48页
        3.3.1 泛洪(Flooding)路由协议第43-44页
        3.3.2 闲聊法(Gossiping)路由协议第44页
        3.3.3 SPIN路由协议第44-45页
        3.3.4 DD路由协议第45-46页
        3.3.5 LEACH路由协议第46页
        3.3.6 TEEN路由协议第46-47页
        3.3.7 PEGASIS路由协议第47页
        3.3.8 GEAR路由协议第47-48页
    3.4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分析与比较第48-49页
    3.5 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LEACH路由协议与算法改进第51-71页
    4.1 LEACH路由协议概述第51-52页
    4.2 LEACH协议的算法描述第52-58页
        4.2.1 簇头的选取第52页
        4.2.2 簇的运行第52-54页
        4.2.3 网络模型及能量模型第54-56页
            4.2.3.1 网络模型第54-55页
            4.2.3.2 能耗模型第55-56页
        4.2.4 最佳簇头个数的选取第56-58页
    4.3 LEACH算法的优缺点第58-59页
    4.4 LEACH算法的改进第59-68页
        4.4.1 簇头的选取与竞争第60-63页
            4.4.1.1 引入距离因子第60-62页
            4.4.1.2 簇头的竞选第62-63页
        4.4.2 多跳的传输第63-68页
            4.4.2.1 簇头多跳传输第65页
            4.4.2.2 簇内的链式传输第65-68页
    4.5 小结第68-71页
第五章 仿真实验第71-77页
    5.1 实验环境与参数第71-72页
    5.2 实验仿真第72-76页
        5.2.1 节点分布图第72-73页
        5.2.2 存活节点与网络整体能耗第73-76页
        5.2.3 簇头个数对比第76页
    5.3 小结第76-7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7-79页
    6.1 总结第77-78页
    6.2 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致谢第83-8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发表的论文第85页
    1、发表的论文及专利第85页
    2、参与的科研项目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进的分布式算术码研究
下一篇:超宽带脉冲压缩穿墙雷达及其旁瓣抑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