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设区的市立法权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1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2 我国设区的市立法权的理论分析 | 第11-19页 |
2.1 我国设区的市立法权释义 | 第11-12页 |
2.2 我国设区的市立法权的内涵分析 | 第12-15页 |
2.2.1 我国设区的市立法权具有合法性 | 第12-13页 |
2.2.2 我国设区的市立法权具有分权性 | 第13页 |
2.2.3 我国设区的市立法权具有地方自治性 | 第13-14页 |
2.2.4 我国设区的市立法权具有不完整性 | 第14页 |
2.2.5 我国设区的市立法权具有地方特色性 | 第14-15页 |
2.3 我国设区的市的立法权限范围 | 第15-19页 |
3 赋予我国设区的市立法权的依据与意义 | 第19-23页 |
3.1 赋予我国设区的市立法权的依据 | 第19-20页 |
3.1.1 赋予我国设区的市立法权的理论依据 | 第19-20页 |
3.1.2 赋予我国设区的市立法权的现实依据 | 第20页 |
3.2 赋予我国设区的市立法权的意义 | 第20-23页 |
3.2.1 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 第20-21页 |
3.2.2 有利于贯彻宪法鼓励地方实验的精神 | 第21-23页 |
4 我国设区的市立法权运行中面临的问题 | 第23-30页 |
4.1 立法者的立法观念出现偏差 | 第23-25页 |
4.1.1 部门利益保护主义 | 第24页 |
4.1.2 本土利益保护主义 | 第24-25页 |
4.2 立法者的立法能力较为有限 | 第25-27页 |
4.2.1 粗放立法问题 | 第25-26页 |
4.2.2 重复立法问题 | 第26-27页 |
4.3 对设区的市立法权运行的保障不完善 | 第27-30页 |
4.3.1 事前批准 | 第28-29页 |
4.3.2 事后备案 | 第29-30页 |
5 我国设区的市立法权运行问题的应对之策 | 第30-36页 |
5.1 积极转变立法者的立法观念 | 第30-32页 |
5.1.1 克服部门利益保护主义 | 第30-31页 |
5.1.2 克服本土利益保护主义 | 第31-32页 |
5.2 着力提高立法者的立法能力 | 第32-33页 |
5.2.1 培养和引进立法人才 | 第32-33页 |
5.2.2 构建立法智库 | 第33页 |
5.3 完善对设区的市立法权运行的保障 | 第33-36页 |
5.3.1 加强对设区的市立法权运行的合法性审查 | 第33-35页 |
5.3.2 完善本辖区内公民的监督保障 | 第35-36页 |
6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