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2页 |
| 1.1 博落回 | 第9-11页 |
| 1.1.1 博落回的主要成分 | 第9页 |
| 1.1.2 博落回的毒性 | 第9-10页 |
| 1.1.3 博落回现代药理研究 | 第10-11页 |
| 1.1.4 方剂在动物保健中的应用 | 第11页 |
| 1.2 中兽药应用背景和促动物生长、增强免疫的机理 | 第11-15页 |
| 1.2.1 中兽药应用背景 | 第11-13页 |
| 1.2.2 中药促进生长的机理 | 第13-15页 |
| 1.3 中兽药药理学 | 第15-18页 |
| 1.3.1 中兽药在体内过程和代谢 | 第15页 |
| 1.3.2 中兽药代谢酶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1.3.3 中兽药的代谢组学 | 第16页 |
| 1.3.4 中兽药血清化学 | 第16-18页 |
| 1.4 中兽药药代动力学 | 第18-20页 |
| 1.4.1 中兽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 第18页 |
| 1.4.2 研究难点 | 第18-19页 |
| 1.4.3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1.5 本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博普散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22-28页 |
| 2.1 试验仪器和材料 | 第22-23页 |
| 2.1.1 仪器 | 第22页 |
| 2.1.2 材料 | 第22-23页 |
| 2.1.3 试验动物 | 第23页 |
| 2.2 试验方法 | 第23-24页 |
| 2.2.1 肝素钠抗凝管制备 | 第23页 |
| 2.2.2 药物置备 | 第23页 |
| 2.2.3 博普散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试验 | 第23-24页 |
| 2.2.4 血浆样品前处理 | 第24页 |
| 2.2.5 数据分析 | 第24页 |
| 2.3 试验结果 | 第24-27页 |
| 2.3.1 口服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结果 | 第24-25页 |
| 2.3.2 直肠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结果 | 第25-27页 |
| 2.4 讨论 | 第27页 |
| 2.5 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博落回散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28-41页 |
| 3.1 试验仪器和材料 | 第28-29页 |
| 3.1.1 仪器 | 第28页 |
| 3.1.2 材料 | 第28-29页 |
| 3.1.3 试验动物 | 第29页 |
| 3.2 试验方法 | 第29-30页 |
| 3.2.1 肝素钠抗凝管制备 | 第29页 |
| 3.2.2 药物置备 | 第29页 |
| 3.2.3 博落回散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试验 | 第29-30页 |
| 3.2.4 血浆样品前处理 | 第30页 |
| 3.2.5 数据分析 | 第30页 |
| 3.3 试验结果 | 第30-39页 |
| 3.3.1 血药浓度结果 | 第30-37页 |
| 3.3.2 药代动力学参数 | 第37-38页 |
| 3.3.3 药时曲线图 | 第38-39页 |
| 3.4 分析与讨论 | 第39-40页 |
| 3.5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血根碱的代谢物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41-49页 |
| 4.1 试验仪器和材料 | 第41-42页 |
| 4.1.1 仪器 | 第41页 |
| 4.1.2 材料 | 第41-42页 |
| 4.1.3 试验动物 | 第42页 |
| 4.2 试验方法 | 第42-43页 |
| 4.2.1 肝素钠抗凝管制备 | 第42页 |
| 4.2.2 药物制备 | 第42页 |
| 4.2.3 博落回散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试验 | 第42-43页 |
| 4.2.4 血浆样品前处理 | 第43页 |
| 4.2.5 数据分析 | 第43页 |
| 4.3 试验结果 | 第43-48页 |
| 4.3.1 口服给药试验结果 | 第43-44页 |
| 4.3.2 直肠给药试验结果 | 第44-48页 |
| 4.4 讨论 | 第48页 |
| 4.5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总结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附录 | 第54-57页 |
| 符号表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