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2.3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 第20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0-21页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21页 |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21-23页 |
第2章 信用合作社理论 | 第23-27页 |
2.1 信用合作社的定义 | 第23-24页 |
2.2 信用合作社的本质属性 | 第24页 |
2.3 信用合作社与其他金融组织形式对比 | 第24-26页 |
2.3.1 信用合作社与股份制银行对比 | 第25-26页 |
2.3.2 信用合作社与政策性银行对比 | 第26页 |
2.4 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我国现存农信社的属性分析 | 第27-40页 |
3.1 现存农信社的商业化演变 | 第27-30页 |
3.1.1 现存农信社正在演变为商业银行 | 第27页 |
3.1.2 现存农信社商业化的表现 | 第27-29页 |
3.1.3 现存农信社商业化演变的原因 | 第29-30页 |
3.2 农信社背离合作制的历史——新中国时期 | 第30-33页 |
3.2.1 农信社初步背离合作制的阶段 | 第30-31页 |
3.2.2 农信社彻底背离合作制的阶段 | 第31-33页 |
3.3 中华民国时期的信用合作社 | 第33-39页 |
3.3.1 信用合作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 第33-34页 |
3.3.2 “自主发展”模式下合作制信用合作社的诞生 | 第34-36页 |
3.3.3 “官参民办”模式下合作制信用合作社 | 第36-38页 |
3.3.4 “官进民退”模式下合作制信用合作社 | 第38-39页 |
3.4 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以合作制属性为核心重建信用合作社 | 第40-48页 |
4.1 构建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 | 第40-44页 |
4.1.1 坚持以互助合作原则为信用合作社的核心 | 第40-41页 |
4.1.2 改善产权结构制度 | 第41-43页 |
4.1.3 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 | 第43-44页 |
4.2 构建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 | 第44-47页 |
4.2.1 合理调整信用合作社的业务经营范围 | 第44-45页 |
4.2.2 协调信用合作社与政府间的关系 | 第45-47页 |
4.2.3 提升外部竞争市场效率 | 第47页 |
4.3 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8-49页 |
1、结论 | 第48页 |
2、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