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2 县域旅游发展的相关理论 | 第13-22页 |
2.1 基础理论 | 第13-16页 |
2.1.1 区域协同理论 | 第13页 |
2.1.2 产业集聚理论 | 第13-14页 |
2.1.3 生命周期理论 | 第14-15页 |
2.1.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5-16页 |
2.1.5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6页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22页 |
2.2.1 全域旅游 | 第16-18页 |
2.2.2 县域与县域旅游 | 第18-20页 |
2.2.3 全域旅游与县域旅游 | 第20-22页 |
3 五莲县旅游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 第22-31页 |
3.1 五莲县旅游产业发展基本条件 | 第22-26页 |
3.1.1 县情概述 | 第22页 |
3.1.2 基础条件 | 第22-23页 |
3.1.3 人文条件 | 第23-25页 |
3.1.4 旅游条件 | 第25-26页 |
3.1.5 市场条件 | 第26页 |
3.2 五莲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 第26-29页 |
3.2.1 丰富多样的旅游要素开发不足,精品项目少 | 第27页 |
3.2.2 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挖掘不深,创意项目少 | 第27-28页 |
3.2.3 特色鲜明的旅游分区不够清晰,功能不集中 | 第28页 |
3.2.4 种类众多的项目特色不够突出,融合度不高 | 第28页 |
3.2.5 前景广阔的旅游市场开拓不足,管理待提升 | 第28-29页 |
3.3 五莲县旅游产业发展特殊条件 | 第29-31页 |
3.3.1 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全景打造可能实现 | 第29页 |
3.3.2 相关行业主动融入,全业融合条件初具 | 第29页 |
3.3.3 旅游带来发展红利,全民参与成效渐显 | 第29-31页 |
4 全域旅游视角下五莲县域旅游发展路径 | 第31-40页 |
4.1 全域旅游视角下五莲县域旅游发展的意义 | 第31-32页 |
4.1.1 发展全域旅游是增强五莲旅游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 第31页 |
4.1.2 发展全域旅游是增强五莲旅游吸引力的重大举措 | 第31页 |
4.1.3 发展全域旅游是增强五莲旅游拉动力的迫切需要 | 第31页 |
4.1.4 发展全域旅游是对五莲旅游经济绩效的综合提升 | 第31-32页 |
4.2 全域旅游视角下五莲县域旅游发展的原则 | 第32-33页 |
4.2.1 突出主导功能,坚持“全景化”打造 | 第32页 |
4.2.2 体现地域特色,坚持“全地域”覆盖 | 第32页 |
4.2.3 保持区域协调,坚持“全领域”互动 | 第32页 |
4.2.4 实现持续发展,坚持“全资源”整合 | 第32页 |
4.2.5 树立大旅游观,推动“全社会”参与 | 第32-33页 |
4.3 全域旅游视角下五莲县域旅游发展战略 | 第33-34页 |
4.3.1 山海联动战略 | 第33页 |
4.3.2 文旅互融战略 | 第33页 |
4.3.3 “旅游+”战略 | 第33-34页 |
4.3.4 区域联合战略 | 第34页 |
4.3.5 生态兴旅战略 | 第34页 |
4.4 全域旅游视角下五莲县域旅游发展途径与措施 | 第34-40页 |
4.4.1 全域旅游视角下五莲县域旅游发展途径 | 第34-38页 |
4.4.2 全域旅游视角下五莲县域旅游发展措施 | 第38-40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0-42页 |
5.1 结论 | 第40-41页 |
5.2 展望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