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心脏疾病论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论文

血清IL-33、KLF2、LP-PLA2与冠脉狭窄程度及ASCVD发病风险分层的相关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10-12页
1 研究对象与分组第12-16页
    1.1 研究对象第12页
    1.2 纳入标准第12页
    1.3 排除标准第12-13页
    1.4 试验分组第13-16页
2 研究方法第16-21页
    2.1 一般临床资料收集第16-17页
    2.2 一般临床指标样本采集与检测第17页
    2.3 冠状动脉造影术第17-18页
    2.4 试验观察指标样本采集与检测第18-20页
    2.5 试验材料第20页
    2.6 统计学方法第20-21页
3 结果第21-45页
    3.1 一般临床特点第21-24页
    3.2 一般实验室指标第24-25页
    3.3 血清IL-33、KLF_2、LP-PLA_2浓度水平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间的比较第25-27页
    3.4 血清IL-33、LP-PLA_2、KLF_2浓度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各组间的比较第27-33页
    3.5 血清IL-33、LP-PLA_2、KLF_2浓度水平与冠脉狭窄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第33-35页
    3.6 冠心病患者血清IL-33、LP-PLA_2、KLF_2浓度水平与改良Gensin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第35-36页
    3.7 血清IL-33、KLF_2、LP-PLA_2与总体心血管风险分层之间的关系第36-41页
    3.8 血清IL-33、KLF_2、LP-PLA_2与10年总体心血管风险评估各风险分层之间的相关性第41-42页
    3.9 血清LP-PLA_2、IL-33、KLF_2等指标在冠心病的诊断中的应用意义第42-45页
讨论第45-60页
    1 LP-PLA_2与冠心病第46-51页
        1.1 LP-PLA_2的一般生物特性第46页
        1.2 LP-PLA_2与动脉粥样硬化第46-49页
        1.3 LP-PLA_2研究的不足第49-51页
    2 IL-33与冠心病第51-54页
        2.1 IL-33的一般生物特性第51页
        2.2 IL-33与动脉粥样硬化第51-53页
        2.3 IL-33研究的不足第53-54页
    3 KLF_2与动脉粥样硬化第54-60页
        3.1 KLF_2的一般生物特性第54-55页
        3.2 KLF_2与动脉粥样硬化第55-58页
        3.3 KLF_2研究的不足第58-60页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76页
缩略词表第76-79页
综述第79-96页
    参考文献第87-96页
致谢第96-97页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冠通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及对IL-35的影响
下一篇:大连庄河石城岛原驻老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