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基于活动理论的城市空间研究--以西安市幸福林带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7-15页
    1.1 研究背景第7页
    1.2 研究的意义第7-9页
        1.2.1 研究活动理论的理论意义第7-8页
        1.2.2 活动理论下城市空间设计的现实意义第8-9页
    1.3 城市空间理论研究第9-10页
        1.3.1 城市空间研究第9页
        1.3.2 城市公共空间研究第9-10页
    1.4 活动理论相关研究第10-12页
        1.4.1 活动理论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4.2 活动理论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第12-15页
        1.5.1 研究主要内容第12页
        1.5.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5.3 研究框架第13-15页
2 活动理论与人的空间行为第15-25页
    2.1 活动理论与环境行为学理论第15-16页
        2.1.1 行为与环境空间的关系第15-16页
        2.1.2 行为活动的需求层次第16页
    2.2 城市空间中人的活动分析第16-25页
        2.2.1 城市空间受众群体类型第16-17页
        2.2.2 城市空间受众群体的活动行为特征分析第17-18页
        2.2.3 城市空间行为活动实例分析第18-25页
3 活动理论与城市空间关系第25-33页
    3.1 活动理论下的城市空间基本要素第25-26页
    3.2 城市系统与城市空间要素关系第26-29页
        3.2.1 生产系统下主客体与工具之间的关系第26-27页
        3.2.2 消费系统下受众群体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第27-28页
        3.2.3 交换系统下主体、规则、受众群众之间的关系第28页
        3.2.4 分配系统下受众群体、关联空间、空间职能之间的关系第28-29页
    3.3 活动理论下的城市空间设计原则与要求第29-33页
        3.3.1 活动理论下的城市空间设计原则第29-31页
        3.3.2 活动理论对城市空间设计要求第31-33页
4 基于活动理论下设计模式与相关案例借鉴研究第33-45页
    4.1 基于活动理论的城市空间设计模式第33-35页
        4.1.1 空间设计中的基本需求第33页
        4.1.2 城市空间设计的情景性第33页
        4.1.3 保证城市空间的综合性第33页
        4.1.4 注重城市空间的多重性建构第33-34页
        4.1.5 受众群体融入空间设计第34-35页
    4.2 活动理论指导下的城市空间设计思路第35页
    4.3 国内外优秀城市空间案例对比分析第35-43页
        4.3.1 美国新奥尔良拉菲特绿廊案例分析第35-39页
        4.3.2 荷兰阿姆斯特丹NEMO科学中心案例分析第39-41页
        4.3.3 宁波生态走廊案例分析第41-43页
    4.4 城市空间景观节点设计启示第43-45页
        4.4.1 历史文化景观节点第43页
        4.4.2 交通商业景观节点第43-44页
        4.4.3 自然景观节点第44-45页
5 活动理论下城市空间设计实践研究—西安市幸福林带规划设计第45-65页
    5.1 西安幸福林带区域背景第45-48页
    5.2 西安幸福林带受众群体问卷调查第48-50页
        5.2.1 林带受众群体情况调查统计第49-50页
        5.2.2 林带行为活动需求调查统计第50页
    5.3 活动理论下的西安幸福林带设计目标与原则第50-51页
    5.4 活动理论下的西安幸福林带基本要素第51-52页
    5.5 活动原则下的西安幸福林带空间规划实践与应用第52-63页
        5.5.1 目标为导向下的林带空间规划第53页
        5.5.2 活动理论下的林带景观构成第53-54页
        5.5.3 发展原则下的林带绿化系统第54-57页
        5.5.4 工具中介原则下的林带交通系统第57-58页
        5.5.5 内化与外化下景观公共设施第58-60页
        5.5.6 层级结构下的景观节点设计第60-63页
        5.5.7 应急避难第63页
    5.6 活动理论下的西安幸福林带设计优势第63-65页
6 结论第65-67页
致谢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古代城镇水适应性景观的表现特征与影响因素
下一篇: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黏土地基中桩基础的力学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