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垄断协议豁免的基础理论 | 第13-19页 |
第一节 本文中的相关概念界定与分析 | 第13-16页 |
一、垄断协议 | 第13-14页 |
二、垄断协议豁免 | 第14-16页 |
第二节 垄断协议豁免的理论依据 | 第16-19页 |
一、经济学理论依据 | 第16-17页 |
二、法学理论依据 | 第17-18页 |
三、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各国垄断协议豁免制度考察 | 第19-23页 |
第一节 美国的垄断协议豁免制度考察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德国的垄断协议豁免制度考察 | 第20页 |
第三节 日本的垄断协议豁免制度考察 | 第20-21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我国垄断协议豁免实体制度探究 | 第23-45页 |
第一节 立法模式研究 | 第23-25页 |
第二节 具体豁免类型研究 | 第25-45页 |
一、经济不景气垄断协议 | 第25-33页 |
(一) 经济不景气垄断协议的产生 | 第25-27页 |
(二) 各国政府对经济不景气垄断协议的态度倾向 | 第27-28页 |
(三) 日本的不景气垄断协议豁免制度 | 第28-30页 |
(四) 经济不景气垄断协议豁免的条件 | 第30-31页 |
(五) 对我国经济不景气垄断协议豁免的评价 | 第31-33页 |
(六) 我国经济不景气垄断协议的完善 | 第33页 |
二、公共利益垄断协议 | 第33-38页 |
(一) 概念内涵及产生依据 | 第33-34页 |
(二) 德国公共利益垄断协议豁免的立法借鉴 | 第34-35页 |
(三) “公共利益”分析 | 第35-37页 |
(四) 对我国公共利益垄断协议豁免的评价 | 第37-38页 |
(五) 公共利益垄断协议的完善 | 第38页 |
三、出口垄断协议 | 第38-45页 |
(一) 出口垄断协议的内涵及其产生依据 | 第38-39页 |
(二) 出口垄断协议的影响 | 第39页 |
(三) 各国出口垄断协议豁免立法模式比较 | 第39-42页 |
(四) 对我国出口垄断协议的评价及完善建议 | 第42-43页 |
(五) 出口垄断协议前景展望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垄断协议豁免制度的实施 | 第45-52页 |
第一节 垄断协议豁免制度与竞争政策、产业政策 | 第45-46页 |
第二节 我国产业优先于竞争的政策对我国垄断协议豁免制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第三节 垄断协议豁免程序研究 | 第47-52页 |
一、各国垄断协议豁免程序比较分析 | 第47-50页 |
(一) 事先申请模式 | 第47-49页 |
(二) 事后审查模式 | 第49页 |
(三) 两种模式的比较 | 第49-50页 |
二、我国垄断协议豁免程序设计 | 第50-52页 |
(一) 我国垄断协议豁免模式的选择 | 第50页 |
(二) 我国垄断协议豁免的运行程序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