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转型与综合经营绩效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1.3.1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综合经营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2.1 综合经营概念辨析 | 第16页 |
2.2 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协同效应 | 第16-17页 |
2.3 金融功能理论 | 第17-18页 |
2.4 资产专用性理论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我国银行业综合经营现状分析 | 第19-25页 |
3.1 综合经营的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3.2 我国银行业综合经营的主要形式 | 第20-21页 |
3.3 主要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现状 | 第21-25页 |
3.3.1 各银行在金融控股集团中的角色 | 第21-23页 |
3.3.2 商业银行直接控股非银行子公司情况 | 第23-25页 |
第四章 综合经营绩效实证分析 | 第25-37页 |
4.1 数据和指标 | 第25-26页 |
4.1.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25页 |
4.1.2 指标的选取 | 第25-26页 |
4.2 描述性统计结果和分析 | 第26-28页 |
4.3 综合经营程度的绩效影响模型 | 第28-31页 |
4.3.1 单位根检验 | 第28-30页 |
4.3.2 模型形式的确定 Hausman 检验 | 第30页 |
4.3.3 回归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4.4 非利息收入结构的绩效影响模型 | 第31-33页 |
4.4.1 单位根检验 | 第31-32页 |
4.4.2 模型形式的确定 Hausman 检验 | 第32页 |
4.4.3 回归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4.5 银行综合经营必要性的进一步分析 | 第33-3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37-40页 |
5.1 基本结论 | 第37-38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38-40页 |
5.2.1 综合经营的业务拓展 | 第38页 |
5.2.2 大型商业银行全面综合经营 | 第38-39页 |
5.2.3 中小股份制银行差异化综合经营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