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导论 | 第11-18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一、安全意识的界定与研究设计 | 第18-22页 |
(一) 安全意识的界定 | 第18-19页 |
(二) 研究设计 | 第19-22页 |
二、大学生安全意识状况分析 | 第22-34页 |
(一) 大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状况分析 | 第22-25页 |
(二) 大学生住宿环境安全意识状况分析 | 第25-27页 |
(三) 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状况分析 | 第27-30页 |
(四) 大学生信息网络安全意识状况分析 | 第30-34页 |
三、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影响因素 | 第34-41页 |
(一) 社会环境影响因素 | 第35-36页 |
1. 社会公共教育的缺失 | 第35页 |
2. 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 | 第35-36页 |
(二) 学校环境影响因素 | 第36-37页 |
1. 学校对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重视不够 | 第36页 |
2. 学校安全意识的教育内容存在问题 | 第36-37页 |
(三) 家庭环境因素 | 第37-38页 |
1. 家庭教育中缺乏对子女安全意识的教育 | 第37-38页 |
2. 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子女安全意识的影响 | 第38页 |
(四) 几种典型的心理因素 | 第38-41页 |
四、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对策 | 第41-49页 |
(一) 加强对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视 | 第41-42页 |
1. 加强社会力量对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支持 | 第41-42页 |
2. 加强学校后勤的安全管理工作 | 第42页 |
(二) 确立科学的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 | 第42-46页 |
1. 确立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目标 | 第42-44页 |
2. 确立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内容 | 第44-46页 |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形式 | 第46-49页 |
1. 安全教育走进课堂 | 第46-47页 |
2.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 第47页 |
3.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 第47-48页 |
4. 主动参与校园管理 | 第48-49页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 | 第53-56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