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7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6页 |
(一) 就业形势严峻 | 第12-13页 |
(二) 研究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 第13-15页 |
(三) 女硕士研究生受到严重的就业歧视 | 第15-16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一)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6页 |
(二)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6-17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7-25页 |
(一) 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 第17-23页 |
(二) 女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 第23-25页 |
四、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27-41页 |
一、研究问题 | 第27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27-28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28-32页 |
(一) 教育学科 | 第28-29页 |
(二) 女硕士研究生 | 第29页 |
(三) 职业生涯规划 | 第29-32页 |
四、理论基础 | 第32-34页 |
五、研究设计 | 第34-41页 |
(一) 研究假设 | 第34-37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37-41页 |
第三章 女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状况 | 第41-55页 |
一、信度检验 | 第41页 |
二、女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总体状况 | 第41-42页 |
三、通过基本统计量对子样本做差异分析 | 第42-52页 |
(一) 年龄因素 | 第42-43页 |
(二) 年级因素 | 第43-45页 |
(三) 专业因素 | 第45-47页 |
(四) 生活地区因素 | 第47-48页 |
(五) 家庭经济状况因素 | 第48-49页 |
(六) 婚否因素 | 第49-50页 |
(七) 是否兼职或实习因素 | 第50-51页 |
(八) 是否学生干部因素 | 第51-52页 |
四、女硕士研究生与男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的比较 | 第52-53页 |
五、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女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5-74页 |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构成维度与女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的相关分析 | 第55-62页 |
(一) 自我认识 | 第56-57页 |
(二) 环境认识 | 第57-59页 |
(三) 目标确定 | 第59页 |
(四) 自我提高 | 第59-60页 |
(五) 人际关系 | 第60-61页 |
(六) 反馈与调整 | 第61-62页 |
(七) 小结 | 第62页 |
二、个人因素与女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的相关分析 | 第62-69页 |
(一) 个人背景因素与女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的相关分析 | 第62-63页 |
(二) 个人心理因素与女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的相关分析 | 第63-69页 |
三、学校因素与女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的相关分析 | 第69-72页 |
四、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讨论与建议 | 第74-83页 |
一、主要结论 | 第74-75页 |
二、思考与建议 | 第75-82页 |
(一) 缩小年级差异 | 第75-77页 |
(二) 缩小因是否学生干部的差异 | 第77-78页 |
(三) 提高目标确定的水平 | 第78-79页 |
(四) 培养专业忠诚感 | 第79-80页 |
(五) 增强自我效能感 | 第80页 |
(六) 加强就业歧视感知 | 第80-81页 |
(七) 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 第81-82页 |
(八) 加强与导师的沟通 | 第82页 |
三、研究的不足 | 第82-83页 |
附录一:访谈提纲 | 第83-84页 |
附录二: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 | 第84-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后记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