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公共场所隐私权的民法保护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中文文摘第4-8页
绪论第8-12页
    一、论文选题的意义第8-9页
    二、研究方法第9-10页
    三、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第10-12页
第一章 公共场所隐私权概念的提出及其民法保护的必要性第12-24页
    第一节 公共场所隐私权的提出及特定内涵第12-18页
        一、公共场所隐私权理论的发展第13-16页
        二、公共场所隐私权的特定内涵第16-18页
    第二节 公共场所隐私权民法保护的必要性第18-24页
        一、公共场所隐私权保护的理论基础第19-20页
        二、公共场所隐私权民法保护的现实必要性第20-24页
第二章 我国公共场所隐私权民法保护的现状及其不足第24-34页
    第一节 公共场所隐私权保护现状第24-29页
        一、我国公共场所隐私权保护的立法现第24-26页
        二、公共场所隐私权保护的司法现状第26-29页
    第二节 我国公共场所隐私权民法保护存在的不足第29-34页
        一、公共场所隐私权的立法保护不到位第29-30页
        二、公共场所隐私权保护缺乏明确的认定标准第30-31页
        三、公共场所隐私权极易受公权力侵害第31-34页
第三章 公共场所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借鉴第34-42页
    第一节 域外公共场所隐私权保护第34-39页
        一、美国公共场所隐私权保护第34-35页
        二、德国公共场所隐私权保护第35-37页
        三、《欧洲人权公约》中的公共场所隐私权保护第37-38页
        四、中国台湾地区公共场所隐私权保护第38-39页
    第二节 域外理论与实践对我国的启示第39-42页
        一、制定合理的判定标准,为司法实践提供指引第39-40页
        二、从隐私定义找突破口,解释其存在的合理性第40-41页
        三、区分公众人物和普通人物进行不同程度保护第41-42页
第四章 公共场所隐私权民法保护的若干建议第42-52页
    第一节 民法典中完善对公共场所隐私权的保护第42-43页
    第二节 确定公共场所隐私权民法保护的基本原则第43-45页
        一、法律保留原则第43-44页
        二、比例原则第44-45页
        三、对轻微损害容忍原则第45页
    第三节 确立公共场所隐私权民法保护的标准第45-49页
        一、明确“公共场所”的范围第45-46页
        二、重新审视“合理隐私期待”在我国的适用第46-47页
        三、公共场所隐私权与社会公共利益的衡量尺度第47-49页
    第四节 约束公权力对公共场所隐私权的侵犯第49-52页
        一、要考虑公共场所安装电子监控设备是否合法、合理第50-51页
        二、公权力在公共场所对公民的检查必须具有合法性第51-52页
结语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58-60页
致谢第60-62页
个人简历第62-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婚同居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以弱者权益保护为视角
下一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宅基地使用权取得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