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9页 |
·无细胞蛋白质表达体系的研究进展 | 第11-25页 |
·引言 | 第11页 |
·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的种类 | 第11-12页 |
·无细胞蛋白表达的机理 | 第12-15页 |
·常用无细胞表达体系抽提物的制备过程 | 第15-17页 |
·大肠杆菌无细胞抽提物的制备过程 | 第15-16页 |
·兔网织红细胞裂解物制备 | 第16页 |
·家蚕丝腺抽提物的制备 | 第16页 |
·麦胚抽提物的制备 | 第16-17页 |
·无细胞表达体系应用的能量体系 | 第17-20页 |
·无细胞体系的反应器类型 | 第20-23页 |
·无细胞反应体系的优缺点 | 第23-24页 |
·无细胞蛋白质表达体系的应用和前景 | 第24-25页 |
·腺苷酸转运体(ANT) | 第25-28页 |
·腺苷酸转运体 | 第25-27页 |
·腺苷酸转运体的应用 | 第27页 |
·腺苷酸转运体异源表达的解决方法 | 第27-28页 |
·本课题研究的方向 | 第28-29页 |
第二章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9-34页 |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质粒 | 第29页 |
·大肠杆菌菌株 | 第29页 |
·试剂 | 第29-30页 |
·培养基 | 第30页 |
·主要仪器 | 第30页 |
·实验及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分子克隆相关实验 | 第30-31页 |
·质粒抽提 | 第30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质粒转化 | 第30页 |
·胶回收纯化DNA | 第30-31页 |
·表达载体构建 | 第31-34页 |
·eGFP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1页 |
·sjANT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1-32页 |
·pIVEX2.4c-eGFP和pSJ-sjANT载体的酶切鉴定 | 第32-34页 |
第三章 E.coli无细胞表达体系的构建和优化 | 第34-50页 |
·引言 | 第34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大肠杆菌菌株 | 第34页 |
·试剂 | 第34页 |
·培养基 | 第34页 |
·菌体浓度测定 | 第34页 |
·蛋白浓度测定 | 第34-35页 |
·SDS-PAGE电泳 | 第35页 |
·Western Blotting分析 | 第35页 |
·绿色荧光蛋白eGFP荧光强度测定 | 第35页 |
·无细胞表达体系的构建 | 第35-39页 |
·E.coli BL21(DE3)和E.coli K12 A19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35-37页 |
·大肠杆菌抽提物的制备 | 第37-38页 |
·无细胞体系试剂的配制 | 第38-39页 |
·自制无细胞体系表达蛋白质 | 第39-40页 |
·能量体系和系统组成 | 第39-40页 |
·蛋白质的测定 | 第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50页 |
·大肠杆菌抽提物S12效果的检测 | 第40-41页 |
·20种氨基酸效果的检测 | 第41-42页 |
·无细胞能量体系的确定和实验检测 | 第42-44页 |
·NTP浓度和二次能源物质浓度的优化 | 第44-49页 |
·相关试剂的混合配制 | 第49-50页 |
第四章 不同能量体系的比较 | 第50-58页 |
·引言 | 第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8页 |
·不同能量体系的比较 | 第50-53页 |
·膜蛋白AqpZ在以cAMP/CP/CK为二次能源系统中的表达和优化 | 第53-56页 |
·以cAMP/CP/CK为二次能源物质表达多种蛋白 | 第56-58页 |
第五章 ANT蛋白的无细胞表达 | 第58-65页 |
·引言 | 第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5页 |
·无细胞表达ANT | 第58-59页 |
·反应后在体系中加入表面活性剂 | 第59-61页 |
·反应过程中加入表面活性剂 | 第61-65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5-67页 |
·总结 | 第65页 |
·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