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背景 | 第11-12页 |
1.2 碰撞问题特性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第2章 碰撞冲击动力学计算理论基础 | 第15-28页 |
2.1 碰撞冲击动力学问题与静态分析的区别 | 第15-16页 |
2.2 动力方程 | 第16-26页 |
2.2.1 梁的动力特性 | 第17-24页 |
2.2.2 板的动力特性 | 第24-26页 |
2.3 显式动力学计算方法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落石撞击T梁的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8-44页 |
3.1 ANSYS/LS-DYNA简介 | 第28-29页 |
3.2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材料动力特性 | 第29-32页 |
3.2.1 钢材动力特性 | 第29-31页 |
3.2.2 混凝土动力特性 | 第31-32页 |
3.3 选用材料模型 | 第32-38页 |
3.3.1 混凝土 | 第32-36页 |
3.3.2 普通钢筋 | 第36-37页 |
3.3.3 预应力钢筋 | 第37页 |
3.3.4 落石 | 第37页 |
3.3.5 LS-DYNA中模拟钢筋和混凝土粘结的方法 | 第37-38页 |
3.4 撞击接触算法 | 第38-41页 |
3.5 应力初始化方法 | 第41-42页 |
3.6 结果评判标准 | 第42页 |
3.7 模型建立 | 第42-43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撞击位置的影响 | 第44-67页 |
4.1 梁腹板正上方撞击影响 | 第44-53页 |
4.1.1 破坏情况分析 | 第45-48页 |
4.1.2 钢筋应力分析 | 第48-52页 |
4.1.3 跨中梁底竖向位移分析 | 第52-53页 |
4.1.4 落石速度变化分析 | 第53页 |
4.2 横隔板正上方撞击影响 | 第53-60页 |
4.2.1 破坏情况分析 | 第54-56页 |
4.2.2 钢筋应力分析 | 第56-59页 |
4.2.3 跨中梁底竖向位移分析 | 第59-60页 |
4.2.4 落石速度变化分析 | 第60页 |
4.3 翼缘板位置撞击影响 | 第60-65页 |
4.3.1 破坏情况分析 | 第60-62页 |
4.3.2 钢筋应力分析 | 第62-64页 |
4.3.3 跨中梁底竖向位移分析 | 第64-65页 |
4.3.4 落石速度变化分析 | 第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不同因素对撞击结果的影响 | 第67-82页 |
5.1 不同速度分析 | 第67-71页 |
5.1.1 破坏情况对比 | 第67-69页 |
5.1.2 钢筋应力对比 | 第69-70页 |
5.1.3 位移对比 | 第70-71页 |
5.1.4 落石速度变化对比 | 第71页 |
5.2 不同撞击角度对比 | 第71-74页 |
5.2.1 破坏情况对比 | 第71-73页 |
5.2.2 钢筋应力对比 | 第73-74页 |
5.2.3 位移对比 | 第74页 |
5.3 不同落石质量对比 | 第74-77页 |
5.3.1 破坏情况对比 | 第75-76页 |
5.3.2 钢筋应力对比 | 第76-77页 |
5.3.3 位移对比 | 第77页 |
5.4 撞击面积对比 | 第77-80页 |
5.4.1 损坏情况对比 | 第77-79页 |
5.4.2 钢筋应力对比 | 第79-80页 |
5.4.3 位移对比 | 第8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主要结论 | 第82页 |
研究展望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项目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