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重点 | 第9-10页 |
1.4 章节安排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摄像头技术与 MT6589 平台概述 | 第11-19页 |
2.1 摄像头框架概述 | 第11-13页 |
2.2 摄像头通信方式概述 | 第13-18页 |
2.2.1 I2C 规范概述 | 第13-14页 |
2.2.2 MIPI CSI-2 规范概述 | 第14-18页 |
2.3 模组移植平台概述 | 第1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基于 MTK 平台的 Camera 驱动移植 | 第19-43页 |
3.1 摄像头模组原理及配置 | 第19-21页 |
3.2 软件驱动功能模块设计 | 第21-22页 |
3.3 模组驱动程序驱动移植 | 第22-33页 |
3.3.1 摄像头模组 I2C 驱动设计实现 | 第22-25页 |
3.3.2 摄像头模组字符设备驱动 | 第25-27页 |
3.3.3 摄像头模组功能配置 | 第27-30页 |
3.3.4 传感器驱动实现 | 第30-33页 |
3.4 摄像头 sensor 效果调整算法研究 | 第33-41页 |
3.4.1 镜头失光 | 第34页 |
3.4.2 自动曝光 | 第34-35页 |
3.4.3 自动对焦 | 第35-37页 |
3.4.4 自动白平衡 | 第37-38页 |
3.4.5 Gamma 转换 | 第38-39页 |
3.4.6 去噪以及边缘加强 | 第39-40页 |
3.4.7 色彩转换 | 第40-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镜头失光补偿算法改进 | 第43-53页 |
4.1 失光现象原理 | 第43-44页 |
4.2 失光原因分析 | 第44-46页 |
4.2.1 边缘光线的照度 | 第44页 |
4.2.2 失光投影面积 | 第44-46页 |
4.3 失光问题解决 | 第46-52页 |
4.3.1 查表法(LUT)研究 | 第46-47页 |
4.3.2 余弦模型法研究 | 第47-48页 |
4.3.3 基于高低中色温失光补偿算法 | 第48-52页 |
4.4 本章总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摄像头效果测试 | 第53-63页 |
5.1 环境配置以及模组验证 | 第53-54页 |
5.2 摄像头效果测试 | 第54-61页 |
5.2.1 镜头失光测试及分析 | 第54-57页 |
5.2.2 3A 测试及分析 | 第57-59页 |
5.2.3 ISP 测试及分析 | 第59-6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3-65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3-64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