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玻璃工业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掺稀土2~3μm中红外氧氟玻璃发光特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1.1 前言第11-12页
    1.2 2~3 μm 中红外玻璃概述第12-16页
        1.2.1 2~3 μm 发光稀土离子第12-14页
        1.2.2 玻璃基质的要求第14-15页
        1.2.3 除水工艺第15-16页
    1.3 2~3 μm 稀土发光的研究进展第16-20页
        1.3.1 Ho~(3+):2.0 μm掺杂玻璃光纤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2 Er~(3+): 2.7 μm 掺杂玻璃光纤研究现状第18-19页
        1.3.3 Dy~(3+):2.9 μm和 Ho~(3+):2.9 μm掺杂玻璃光纤研究现状第19-20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第20-21页
        1.4.1 研究目标第20页
        1.4.2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5 本课题研究的项目来源第21-22页
第二章 实验及理论基础第22-31页
    2.1 玻璃样品制备第22页
    2.2 玻璃样品物理性质测量第22-23页
        2.2.1 密度测试与稀土离子掺杂浓度计算第22页
        2.2.2 折射率测试第22-23页
    2.3 玻璃样品光谱特性测试第23-25页
        2.3.1 吸收光谱测试第23页
        2.3.2 傅里叶变换红外透射光谱测试第23-24页
        2.3.3 拉曼光谱测试第24页
        2.3.4 荧光光谱及寿命测试第24-25页
    2.4 光谱理论计算和分析第25-29页
        2.4.1 Judd-Ofelt 理论第25-27页
        2.4.2 吸收截面第27页
        2.4.3 McCumber 理论第27页
        2.4.4 Fuchtbauer-Ladenburg 方程第27-28页
        2.4.5 增益系数第28页
        2.4.6 能量传递系数第28-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Er~(3+)掺杂氟碲酸盐玻璃 2.7 μm光谱性能研究第31-45页
    3.1 样品制备第32页
    3.2 吸收光谱和 J-O 分析第32-36页
    3.3 FTIR 透射光谱分析第36-37页
    3.4 拉曼光谱分析第37-38页
    3.5 荧光光谱分析第38-40页
    3.6 能级寿命分析第40-42页
    3.7 吸收和发射截面及增益截面第42-44页
    3.8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Yb~(3+)/Ho~(3+)共掺氟锗酸盐玻璃 2.0 μm及 2.9 μm光谱性能研究第45-60页
    4.1 样品制备第45-46页
    4.2 FIRT 透射光谱分析第46-47页
    4.3 吸收光谱和 J-O 理论分析第47-50页
    4.4 荧光光谱分析第50-52页
        4.4.1 近中红外光谱分析第50-51页
        4.4.2 上转换发光分析第51-52页
    4.5 能级寿命分析第52-53页
    4.6 受激发射截面及增益系数第53-55页
    4.7 Yb~(3+)/Ho~(3+)共掺体系能量传递机理分析第55-58页
    4.8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五章 Cr~(3+)/Ho~(3+)共掺氟锗酸盐玻璃 2.0 μm光谱性能研究第60-71页
    5.1 样品制备第60-61页
    5.2 吸收光谱分析第61-63页
    5.3 氙灯泵浦的光谱性能研究第63-64页
    5.4 激发光谱分析第64-65页
    5.5 寿命及能量传递效率研究第65-66页
    5.6 808 nm LD 泵浦的光谱性能研究第66-68页
    5.7 Cr~(3+)/Ho~(3+)共掺体系能量传递机理分析第68-69页
    5.8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结论第71-73页
    1. Er~(3+)掺杂 TeO_2-ZnO-ZnF_2玻璃体系的研究第71页
    2. 氟锗酸盐玻璃中 Yb~(3+)/Ho~(3+)共掺体系光谱性能的研究第71-72页
    3. 氟锗酸盐玻璃中 Cr~(3+)/Ho~(3+)共掺体系光谱性能的研究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附件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磷石膏直接制备高纯度碳酸钙研究
下一篇:基于木质纤维同步酶解的微生物电解池产氢过程中传输与反应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