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缩略词表 | 第13-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19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 1.2 国内外发展情况 | 第17-18页 |
| 1.3 论文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GSM空中接口协议概要 | 第19-34页 |
| 2.1 引言 | 第19页 |
| 2.2 GSM物理层协议 | 第19-28页 |
| 2.2.1 频率资源规划 | 第19-20页 |
| 2.2.2 时分多址技术TDMA | 第20-25页 |
| 2.2.3 跳频技术 | 第25-26页 |
| 2.2.4 信道编解码与交织技术 | 第26-28页 |
| 2.3 空中接.数据链路层协议 | 第28-30页 |
| 2.3.1 LAPDm的主要功能 | 第28页 |
| 2.3.2 LADPm操作类型 | 第28-29页 |
| 2.3.3 逻辑信道与传送模式 | 第29-30页 |
| 2.3.4 链路建立和释放 | 第30页 |
| 2.4 空中接口网络层协议 | 第30-33页 |
| 2.4.1 无线资源管理RR | 第31页 |
| 2.4.2 移动管理MM | 第31-32页 |
| 2.4.3 呼叫控制CC | 第32-33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GSM空中接口协议分析软件的需求分析与平台介绍 | 第34-39页 |
| 3.1 功能需求 | 第34-36页 |
| 3.1.1 业务功能需求 | 第34-35页 |
| 3.1.2 各子层功能需求 | 第35-36页 |
| 3.2 开发平台环境介绍 | 第36-38页 |
| 3.2.1 平台结构 | 第36-37页 |
| 3.2.2 Intel通用处理器 | 第37页 |
| 3.2.3 Kintex-7 系列评估板KC705介绍 | 第37-38页 |
| 3.3 本章总结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GSM空中接口协议软件设计概要 | 第39-54页 |
| 4.1 系统模块划分及信令流程分析 | 第39-44页 |
| 4.1.1 系统模块划分 | 第39-40页 |
| 4.1.2 主要信令流程分析 | 第40-44页 |
| 4.2 物理层处理模块 | 第44-47页 |
| 4.2.2 信道映射处理模块划分 | 第45-46页 |
| 4.2.3 信道解码处理模块划分 | 第46-47页 |
| 4.3 数据链路层处理模块 | 第47-50页 |
| 4.3.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及原语定义 | 第47-49页 |
| 4.3.2 L2接收模块的设计 | 第49-50页 |
| 4.4 网络层处理模块 | 第50-53页 |
| 4.4.2 L3信令解析模块 | 第51页 |
| 4.4.3 小区配置模块 | 第51-52页 |
| 4.4.4 无线资源管理模块 | 第52-53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GSM空中接.协议软件设计实现 | 第54-77页 |
| 5.1 物理层处理模块的实现 | 第54-60页 |
| 5.1.1 TDMA帧接收同步实现 | 第54-55页 |
| 5.1.2 逻辑信道映射的实现 | 第55-59页 |
| 5.1.3 信道解码的实现 | 第59-60页 |
| 5.2 数据链路层处理模块的实现 | 第60-66页 |
| 5.2.1 L2帧结构 | 第60-62页 |
| 5.2.2 帧处理模块的实现 | 第62-63页 |
| 5.2.3 确认模式下的L2链路状态转化与实现 | 第63-65页 |
| 5.2.4 L2实体结构设计 | 第65-66页 |
| 5.3 网络层处理模块的实现 | 第66-69页 |
| 5.3.2 小区配置流程 | 第66-67页 |
| 5.3.3 无线信道资源管理的实现 | 第67-69页 |
| 5.4 系统验证实验 | 第69-76页 |
| 5.4.1 小区配置的验证实验 | 第70-72页 |
| 5.4.2 空中信令流程的监测实验 | 第72-74页 |
| 5.4.3 跳频通信的验证实验 | 第74-75页 |
| 5.4.4 实验验证总结 | 第75-76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77-79页 |
| 6.1 全文总结 | 第77页 |
| 6.2 下一步研究计划 | 第77-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 个人简历 | 第82-8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 学位论文评审后修改说明表 | 第84-85页 |
| 学位论文答辩后勘误修订说明表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