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29页 |
第一章 疯草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 第13-23页 |
1.1 疯草内生真菌种类 | 第13-14页 |
1.2 疯草不同生长阶段内生真菌的生活方式 | 第14页 |
1.3 内生真菌与苦马豆素关系 | 第14页 |
1.4 苦马豆素的理化性质 | 第14-15页 |
1.5 苦马豆素毒性机理 | 第15页 |
1.6 苦马豆素药理活性 | 第15-16页 |
1.7 苦马豆素来源 | 第16-23页 |
1.7.1 豆类丝核菌 | 第16-18页 |
1.7.2 金龟子绿僵菌 | 第18-19页 |
1.7.3 疯草棘豆蠕孢菌 | 第19-23页 |
第二章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丝状真菌中的研究进展 | 第23-29页 |
2.1 CRISPR系统的组成 | 第23页 |
2.2 sgRNA的表达 | 第23-24页 |
2.3 Cas9的表达 | 第24-25页 |
2.4 Cas9-sgRNA复合物的转化 | 第25-27页 |
2.5 脱靶效应和精确性 | 第27页 |
2.6 丝状真菌筛选标记 | 第27-29页 |
试验研究 | 第29-43页 |
第三章 疯草棘豆蠕孢菌PIPOX基因突变菌株的构建 | 第29-43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9-32页 |
3.1.1 菌种和质粒 | 第29-30页 |
3.1.2 仪器和试剂 | 第30-31页 |
3.1.3 培养基和溶液 | 第31-32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2-36页 |
3.2.1 菌种活化和传代 | 第32页 |
3.2.2 棘豆蠕孢菌对潮霉素敏感浓度测定 | 第32页 |
3.2.3 棘豆蠕孢菌原生质体制备及活力测定 | 第32-33页 |
3.2.3.1 不同酶组合条件的筛选 | 第32页 |
3.2.3.2 不同酶解时间条件的筛选 | 第32-33页 |
3.2.3.3 原生质体活力测定 | 第33页 |
3.2.4 棘豆蠕孢菌原生质体再生 | 第33页 |
3.2.5 PIPOX敲除载体的构建与转化 | 第33-36页 |
3.2.5.1 载体构建 | 第33-35页 |
3.2.5.2 载体转化原生质体 | 第35-36页 |
3.2.6 突变菌株筛选 | 第36页 |
3.3 试验结果 | 第36-41页 |
3.3.1 潮霉素敏感浓度筛选 | 第36-37页 |
3.3.2 原生质体制备最佳条件筛选 | 第37-38页 |
3.3.2.1 不同酶解组合原生质体的释放 | 第37页 |
3.3.2.2 不同酶解时间原生质体的释放 | 第37-38页 |
3.3.3 原生质体活力检测 | 第38-39页 |
3.3.4 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 | 第39-40页 |
3.3.4.1 pFC332质粒双酶切 | 第39页 |
3.3.4.2 含sgRNA片段扩增 | 第39-40页 |
3.3.4.3 片段无缝克隆连接与载体鉴定 | 第40页 |
3.3.5 PIPOX基因突变菌株获得 | 第40-41页 |
3.4 讨论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