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工业用热工设备论文--换热设备论文

一种新型顺排错流换热器的流动与传热过程分析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符号说明第16-18页
第1章 绪论第18-28页
    1.1 引言第18页
    1.2 水泥余热换热器概述第18-19页
    1.3 流体外掠管束传热与阻力的研究发展状况第19-23页
        1.3.1 实验研究第19-21页
        1.3.2 数值模拟研究第21-23页
    1.4 传统换热器设计方法及性能评价标准第23-24页
    1.5 遗传算法在换热器优化中的发展和应用第24-27页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27-28页
第2章 换热器流动与传热分析理论模型第28-38页
    2.1 流动模型第28-30页
        2.1.1 基本控制方程第28-29页
        2.1.2 湍流模型第29-30页
    2.2 换热器数学模型第30-35页
        2.2.1 传热与阻力模型第30-33页
        2.2.2 熵产模型第33-34页
        2.2.3 经济性模型第34-35页
    2.3 多目标优化的数学描述第35-36页
    2.4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3章 换热器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第38-64页
    3.1 引言第38页
    3.2 换热器物理模型第38-40页
    3.3 数值模拟方法第40-45页
        3.3.1 换热器三维模型到二维模型简化第40页
        3.3.2 网格划分及独立性验证第40-41页
        3.3.3 边界条件及求解方法第41-42页
        3.3.4 数值方法验证第42-44页
        3.3.5 相关物理量计算第44-45页
    3.4 顺排错流换热器与顺排、叉排换热器的流动与传热分析第45-55页
        3.4.1 流场分布第45-47页
        3.4.2 速度分布第47-48页
        3.4.3 温度分布第48-50页
        3.4.4 湍流强度第50-52页
        3.4.5 传热性能第52-53页
        3.4.6 阻力性能第53-54页
        3.4.7 综合性能第54-55页
    3.5 不同管间距顺排错流换热器的数值模拟与分析第55-62页
        3.5.1 物理模型第55-56页
        3.5.2 速度分布第56-58页
        3.5.3 温度分布第58-59页
        3.5.4 传热与阻力性能第59-62页
        3.5.5 综合性能第62页
    3.6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4章 换热器流动与传热性能实验研究第64-86页
    4.1 引言第64页
    4.2 实验装置第64-71页
        4.2.1 余热锅炉系统第64-67页
        4.2.2 测量系统第67-70页
        4.2.3 数据采集系统第70-71页
    4.3 实验流程第71-72页
        4.3.1 实验准备工作第71页
        4.3.2 实验步骤第71-72页
    4.4 典型工况实验参数第72-75页
    4.5 数据处理第75-76页
    4.6 不确定度分析第76-78页
    4.7 实验结果验证第78-79页
    4.8 实验结果分析第79-84页
        4.8.1 壳侧表面传热系数,压降和传热有效度第79-81页
        4.8.2 壳侧特征流速第81页
        4.8.3 顺排错流换热器与顺排换热器性能比较第81-84页
    4.9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5章 换热器多目标优化设计第86-102页
    5.1 引言第86页
    5.2 优化方法第86-88页
        5.2.1 系统条件第86-87页
        5.2.2 设计变量和约束条件第87-88页
        5.2.3 参数设置第88页
    5.3 基于传热量和压降的换热器优化设计第88-96页
        5.3.1 单目标优化结果第88-89页
        5.3.2 多目标优化结果第89-91页
        5.3.3 设计变量及输出参数变化第91-93页
        5.3.4 最优点选择第93-96页
    5.4 基于熵产最小的换热器优化设计第96-100页
        5.4.1 多目标优化结果第96-97页
        5.4.2 设计变量及输出参数变化第97-99页
        5.4.3 最优点选择第99-100页
    5.5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02-106页
    6.1 主要研究成果第102-103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103-104页
    6.3 展望第104-106页
附录 多目标优化设计源码第106-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9页
致谢第119-12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第121-122页
附件第122-149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墨—碳膜—盐复合吸附剂的吸附特性及其在储能中的应用
下一篇:压电喷油器压电执行器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