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一)选题背景 | 第8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4-17页 |
| (一)研究思路 | 第14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三)创新点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高校网络舆情概述 | 第17-22页 |
| 一、高校网络舆情概念阐释 | 第17-18页 |
| (一)舆情与高校舆情 | 第17页 |
| (二)网络舆情与高校网络舆情 | 第17-18页 |
| 二、高校网络舆情的构成要素分析 | 第18-22页 |
| (一)主体 | 第18页 |
| (二)客体 | 第18-20页 |
| (三)介体 | 第20-21页 |
| (四)环体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当前皖北地区部分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现状调查 | 第22-29页 |
| 一、关于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现状的问卷调查 | 第22-27页 |
| (一)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第22页 |
| (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第22-27页 |
| 二、关于高校管理者的访谈的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第27-29页 |
| (一)网络信息管理机构建设情况 | 第27页 |
| (二)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 | 第27-28页 |
| (三)高校现行网络舆情管控工作发展情况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 第29-38页 |
| 一、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32页 |
| (一)高校管理不规范 | 第29-30页 |
| (二)网络舆情载体利用度不高 | 第30-31页 |
| (三)与思政教育契合度不够 | 第31页 |
| (四)网络舆情管理效果差 | 第31-32页 |
| 二、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2-38页 |
| (一)高校监管工作理念陈旧 | 第32-33页 |
| (二)监管队伍建设力度不够 | 第33页 |
| (三)相关规章制度存在缺陷 | 第33-34页 |
| (四)网络舆情检测工作的技术局限性 | 第34-35页 |
| (五)思政课主阵地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 第35页 |
| (六)大学生网络舆情认知能力不足 | 第35-36页 |
| (七)线上线下联动机制不健全 | 第36-38页 |
| 第五章 解决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工作问题的对策 | 第38-47页 |
| 一、突出监管工作地位,转变以往工作理念 | 第38页 |
| 二、加大管理资金投入,健全舆情队伍建设 | 第38-39页 |
| 三、完善舆情监控制度,健全监控工作体系 | 第39-40页 |
| 四、适应大数据背景,发挥监控技术优势 | 第40页 |
| 五、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作用,契合网络舆情监控方向 | 第40-42页 |
| 六、强化大学生网络素养,提高舆情认知能力 | 第42-45页 |
| 七、畅通“对话”渠道,健全线上线下联动机制 | 第45-47页 |
| 结语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 附录 | 第52-5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