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8页 |
1.2.1 关于轨道交通网络拓扑结构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关于轨道交通网络多维度系统能力的研究 | 第13-15页 |
1.2.3 关于网络能力的研究 | 第15-18页 |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8-19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9页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2章 高速铁路网络能力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1-32页 |
2.1 高速铁路网络能力相关理论 | 第21-24页 |
2.1.1 交通流理论 | 第21页 |
2.1.2 交通运输网络理论 | 第21-23页 |
2.1.3 复杂网络拓扑模型构建理论 | 第23-24页 |
2.2 铁路能力概述 | 第24-28页 |
2.2.1 铁路运输能力概念 | 第24-26页 |
2.2.2 高速铁路网络能力影响因素 | 第26-28页 |
2.3 高速铁路谱系化网络能力界定 | 第28-31页 |
2.3.1 高速铁路网络理论最大能力 | 第29页 |
2.3.2 高速铁路网络已用运输能力 | 第29-30页 |
2.3.3 高速铁路网络有效运输能力 | 第30页 |
2.3.4 高速铁路网络潜在运输能力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高速铁路网络拓扑及多维度系统能力计算 | 第32-54页 |
3.1 高速铁路网络拓扑结构构建 | 第32-38页 |
3.1.1 高速铁路网络概述 | 第32-34页 |
3.1.2 高速铁路网络拓扑结构 | 第34-38页 |
3.2 高速铁路网络“点”维度系统能力计算 | 第38-42页 |
3.2.1 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计算原理 | 第38-41页 |
3.2.2 高速铁路网络节点通过能力计算 | 第41-42页 |
3.3 高速铁路网络“区段”维度系统理论能力计算 | 第42-48页 |
3.3.1 高速铁路区段通过能力计算原理 | 第42-43页 |
3.3.2 高速铁路网络区段通过能力计算 | 第43-46页 |
3.3.3 高速铁路网络区段理论能力计算 | 第46-48页 |
3.4 高速铁路网络“区段”维度系统已用能力计算 | 第48-50页 |
3.5 高速铁路网络“区段”维度系统利用效能分析 | 第50-5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基于K短路车流分配模型的区段有效能力计算 | 第54-69页 |
4.1 高速铁路区段有效能力定义 | 第54页 |
4.2 基于高速铁路区段利用效能的车流进一步分配模型 | 第54-56页 |
4.2.1 问题描述及分析 | 第54-55页 |
4.2.2 变量定义 | 第55-56页 |
4.2.3 基于K短路车流分配模型 | 第56页 |
4.3 基于高速铁路区段利用效能的车流进一步分配算法 | 第56-59页 |
4.3.1 遗传算法概述 | 第56-58页 |
4.3.2 基于K短路车流分配模型的遗传算法 | 第58-59页 |
4.4 基于区段利用效能的高速铁路网络车流进一步分配 | 第59-66页 |
4.4.1 算例分析 | 第59-64页 |
4.4.2 我国高速铁路网络车流进一步分配实例 | 第64-66页 |
4.5 高速铁路网络区段有效能力计算 | 第66-6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5章 高速铁路网络能力计算及加强措施 | 第69-80页 |
5.1 高速铁路网络能力计算及分析 | 第69-76页 |
5.1.1 高速铁路网络理论最大能力计算 | 第69-71页 |
5.1.2 高速铁路网络已用运输能力计算 | 第71-72页 |
5.1.3 高速铁路网络有效运输能力计算 | 第72-74页 |
5.1.4 高速铁路网络潜在运输能力计算 | 第74-75页 |
5.1.5 高速铁路谱系化网络能力分析 | 第75-76页 |
5.2 高速铁路网络能力加强措施 | 第76-79页 |
5.2.1 优化运输组织模式 | 第77-78页 |
5.2.2 优化设施设备配置 | 第78-7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结论 | 第80-82页 |
一、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80-81页 |
二、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8页 |
一、论文发表情况 | 第88页 |
二、参与科研情况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