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成熟度评价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1-14页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 智慧城市建设成熟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基础 | 第17-27页 |
2.1 智慧城市建设理论 | 第17-22页 |
2.1.1 智慧城市建设核心技术 | 第17-21页 |
2.1.2 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2.2 成熟度模型理论 | 第22-24页 |
2.2.1 成熟度模型及其分级 | 第23页 |
2.2.2 成熟度模型的内部结构 | 第23-24页 |
2.3 评价常用方法 | 第24-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智慧城市建设成熟度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27-36页 |
3.1 智慧城市建设成熟度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27-30页 |
3.1.1 智慧城市建设驱动要素 | 第27-28页 |
3.1.2 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 第28-30页 |
3.2 模型构建原则 | 第30-31页 |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1-35页 |
3.3.1 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 第31-32页 |
3.3.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2-34页 |
3.3.3 智慧城市建设成熟度模型等级分类 | 第34-35页 |
3.3.4 智慧城市建设成熟度模型内部结构 | 第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智慧城市建设成熟度评价过程 | 第36-47页 |
4.1 层次分析法评价过程 | 第36-39页 |
4.1.1 成熟度综合指数公式 | 第36-37页 |
4.1.2 评价因子集 | 第37-38页 |
4.1.3 权重确定步骤 | 第38-39页 |
4.2 指标量化 | 第39-45页 |
4.3 智慧城市建设成熟度评价步骤 | 第45-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智慧城市建设成熟度评价应用 | 第47-61页 |
5.1 评价城市选取 | 第47-52页 |
5.1.1 智慧城市发展基础 | 第47-48页 |
5.1.2 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 | 第48-51页 |
5.1.3 沈阳市智慧建设模式 | 第51-52页 |
5.2 问卷设计与分析 | 第52-53页 |
5.2.1 问卷的设计 | 第52页 |
5.2.2 问卷分析 | 第52-53页 |
5.3 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成熟度评价 | 第53-59页 |
5.3.1 成熟度评价体系权重确定 | 第53-55页 |
5.3.2 成熟度评价 | 第55-59页 |
5.4 评价结果分析与建议 | 第59-61页 |
6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