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商业和服务性行业建筑论文

轨道交通城市综合体人行组织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9-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9-21页
        1.1.1 “城市病”现象及趋势第19-20页
        1.1.2 城市综合体结合轨道交通开发第20-21页
        1.1.3 轨道交通城市综合体人行组织的复杂性第21页
    1.2 研究对象及内容第21-22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2页
    1.4 研究方法第22-24页
        1.4.1 现场调研法第22页
        1.4.2 文献查阅法第22-23页
        1.4.3 系统分析法第23页
        1.4.4 分析归纳法第23-24页
    1.5 研究框架第24-25页
第2章 轨道交通城市综合体概述第25-35页
    2.1 轨道交通城市综合体概念第25-29页
        2.1.1 城市综合体定义第25-26页
        2.1.2 轨道交通定义第26-28页
        2.1.3 轨道交通城市综合体定义第28-29页
    2.2 相关研究综述第29-31页
    2.3 相关开发理念研究第31-33页
        2.3.1 TOD理念简介第31-32页
        2.3.2 TOD理念的特点第32-33页
    2.4 研究范围界定第33-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轨道交通城市综合体人行组织特点第35-46页
    3.1 “城市综合体”特性第35-40页
        3.1.1 多样性第35页
        3.1.2 一体性第35-36页
        3.1.3 城市性第36-37页
        3.1.4 公共性第37-38页
        3.1.5 全时性第38页
        3.1.6 立体性第38-40页
    3.2 “轨道交通”特性第40-45页
        3.2.1 聚集性第40-41页
        3.2.2 协同性第41-42页
        3.2.3 矛盾性第42页
        3.2.4 周期性第42-43页
        3.2.5 换乘系统第43-44页
        3.2.6 环境影响第44-45页
    3.3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轨道交通城市综合体人行组织分类研究第46-95页
    4.1 轨道交通城市综合体人行组织分类第46页
    4.2 轨道交通城市综合体与城市衔接的人行组织第46-64页
        4.2.1 与城市步行系统衔接的人行组织第47-53页
        4.2.2 与城市交通系统衔接的人行组织第53-64页
    4.3 轨道交通城市综合体内部的人行组织第64-94页
        4.3.1 综合体内部人行组织分类第64-65页
        4.3.2 公共性空间人行组织第65-84页
        4.3.3 私密性空间人行组织第84-89页
        4.3.4 换乘人行组织第89-94页
    4.4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5章 轨道交通城市综合体人行组织设计策略第95-110页
    5.1 综合体与城市步行系统衔接的设计策略第95-98页
        5.1.1 衔接方式多样化第95页
        5.1.2 衔接分布立体化第95-96页
        5.1.3 建筑功能关联化第96-97页
        5.1.4 步行系统整体化第97-98页
    5.2 综合体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的设计策略第98-101页
        5.2.1 建筑城市一体化第98-99页
        5.2.2 功能空间兼容性第99页
        5.2.3 空间尺度不定性第99-100页
        5.2.4 强调人性化设计第100-101页
    5.3 公共性空间人行组织的设计策略第101-103页
        5.3.1 混合行为第101页
        5.3.2 增强空间可视性第101-102页
        5.3.3 保证对象可达性第102页
        5.3.4 提供空间滞留性第102-103页
    5.4 私密性空间人行组织的设计策略第103-106页
        5.4.1 及时进行分流第103-104页
        5.4.2 减少分流节点第104-105页
        5.4.3 充分利用屋顶第105-106页
        5.4.4 过渡空间设计第106页
    5.5 换乘人行组织设计策略第106-108页
        5.5.1 轨道交通与公共汽车的换乘第106-107页
        5.5.2 轨道交通与出租车的换乘第107页
        5.5.3 轨道交通与私家车的换乘第107页
        5.5.4 轨道交通与自行车的换乘第107-108页
    5.6 本章小结第108-110页
第6章 轨道交通城市综合体人行组织案例研究第110-147页
    6.1 广州太古汇第110-127页
        6.1.1 广州太古汇简介第110-111页
        6.1.2 与城市衔接的人行组织第111-118页
        6.1.3 太古汇的内部人行组织第118-127页
    6.2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第127-138页
        6.2.1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简介第127-130页
        6.2.2 与城市衔接的人行组织第130-134页
        6.2.3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内部人行组织第134-138页
    6.3 香港九龙交通城第138-146页
        6.3.1 香港九龙交通城简介第138-140页
        6.3.2 与城市衔接的人行组织第140-143页
        6.3.3 香港九龙交通城的内部人行组织第143-146页
    6.4 本章小结第146-147页
第7章 结论第147-151页
    7.1 轨道交通城市综合体与轨道交通的衔接第147-148页
    7.2 轨道交通“流动”需求与商业功能“滞留”需求之间的矛盾第148-149页
    7.3 城市需求的“公共性”与建筑需求的“私密性”之间的矛盾第149页
    7.4 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第149-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5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54-155页
致谢第155-156页
附件第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寒冷地区既有采暖工业建筑改造研究
下一篇:乡愁视角下闽中村庄“记忆场所”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