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30-4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30-3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32-36页 |
1.2.1 路面性能评价方法与标准 | 第33-34页 |
1.2.2 沥青路面性能分析与预测 | 第34-35页 |
1.2.3 沥青路面养护决策 | 第35-36页 |
1.2.4 沥青路面全寿命分析 | 第36页 |
1.3 本研究领域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36-38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38-40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8-39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39-40页 |
第2章 高速公路使用状况评价及评价指标细化研究 | 第40-72页 |
2.1 我国高速公路技术状况评价体系介绍 | 第40-45页 |
2.1.1 路面损坏状况 | 第41-42页 |
2.1.2 路面行驶质量 | 第42-43页 |
2.1.3 路面车辙 | 第43页 |
2.1.4 路面抗滑性能 | 第43-44页 |
2.1.5 路面结构强度 | 第44页 |
2.1.6 综合评价指标 | 第44-45页 |
2.1.7 路面性能技术状况等级评定与养护维修 | 第45页 |
2.2 北京市高速公路技术状况评价 | 第45-51页 |
2.2.1 高速公路技术状况评定结果 | 第45-49页 |
2.2.2 高速公路技术状况特点分析 | 第49-51页 |
2.3 北京市高速公路技术状况评价指标细化研究 | 第51-69页 |
2.3.1 高速公路路面大修前技术状况检测与评定 | 第51-64页 |
2.3.2 高速公路评价指标的探讨 | 第64-69页 |
2.4 结论 | 第69-72页 |
第3章 高速公路路面性能衰变模型研究 | 第72-104页 |
3.1 北京市高速公路养护维修概况 | 第72-74页 |
3.2 北京市高速公路路面性能变化特点分析 | 第74-82页 |
3.2.1 路面评价等级综合分布情况 | 第74-76页 |
3.2.2 路面车辙指数研究 | 第76-78页 |
3.2.3 路面破损指数研究 | 第78-79页 |
3.2.4 路面抗滑性能指数研究 | 第79-80页 |
3.2.5 路面平整度指数研究 | 第80-81页 |
3.2.6 小结 | 第81-82页 |
3.3 高速公路路面性能预测模型 | 第82-102页 |
3.3.1 路面破损指标模型 | 第82-85页 |
3.3.2 车辙指数预测模型 | 第85-89页 |
3.3.3 行驶质量指数预测模型 | 第89-92页 |
3.3.4 抗滑指数预测模型 | 第92-93页 |
3.3.5 综合指数预测模型 | 第93-102页 |
3.4 结论 | 第102-104页 |
第4章 基于寿命周期的高速公路多目标养护决策方法研究 | 第104-140页 |
4.1 沥青路面全寿命分析基本理论和养护决策方法 | 第104-107页 |
4.1.1 全寿命分析理论 | 第104-105页 |
4.1.2 沥青路面养护费用和效益分析方法 | 第105-106页 |
4.1.3 沥青路面性能衰变与养护决策 | 第106-107页 |
4.2 养护维修的交通和环境影响成本 | 第107-112页 |
4.2.1 交通、环境影响定量分析 | 第107-110页 |
4.2.2 交通、环境影响成本 | 第110-112页 |
4.3 考虑交通影响的高速公路养护方案评价方法 | 第112-125页 |
4.3.1 养护维修工程基本情况 | 第112-113页 |
4.3.2 大修方案和交通管理措施 | 第113-116页 |
4.3.3 不同养护维修的交通影响仿真分析方法 | 第116-118页 |
4.3.4 交通影响仿真结果 | 第118-120页 |
4.3.5 交通延误成本分析 | 第120-121页 |
4.3.6 尾气排放分析 | 第121-122页 |
4.3.7 燃油成本分析 | 第122-123页 |
4.3.8 养护维修的综合成本分析 | 第123-124页 |
4.3.9 小结 | 第124-125页 |
4.4 高速公路养护方案编制实例 | 第125-138页 |
4.4.1 工程案例大修概况 | 第125-126页 |
4.4.2 大修资金需求 | 第126-127页 |
4.4.3 路面中长期性能预测 | 第127-128页 |
4.4.4 路面中长期养护规划及成本效益分析 | 第128-136页 |
4.4.5 中长期养护资金需求预测 | 第136-138页 |
4.5 结论 | 第138-140页 |
第5章 高速公路典型路面结构工作状况监测方法研究 | 第140-168页 |
5.1 典型路面结构内部状况监测实验路概况 | 第140-146页 |
5.1.1 传感器埋设方案 | 第141-143页 |
5.1.2 传感器埋设方法及过程 | 第143-146页 |
5.2 路面结构内部应变和压力的定点测量 | 第146-153页 |
5.3 路面结构内部温度场实时监测 | 第153-157页 |
5.3.1 单日实时监测温度变化规律 | 第154-155页 |
5.3.2 全年实时监测温度变化规律 | 第155-157页 |
5.4 路面结构内部应力应变的长期监测 | 第157-166页 |
5.4.1 监测数据总体趋势 | 第158-159页 |
5.4.2 典型日期监测数据分析 | 第159-163页 |
5.4.3 全年监测数据分析 | 第163-166页 |
5.5 结论 | 第166-168页 |
第6章 北京市高速公路路面养护维修典型结构研究 | 第168-182页 |
6.1 北京市高速公路路面结构病害机理 | 第168-170页 |
6.1.1 高速公路路面特征 | 第168-170页 |
6.1.2 高速公路路面结构病害机理 | 第170页 |
6.2 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影响因素 | 第170-178页 |
6.2.1 试验原材料 | 第170-172页 |
6.2.2 试验方法 | 第172-173页 |
6.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173-178页 |
6.3 北京市高速公路路面养护典型结构 | 第178-180页 |
6.3.1 高速公路路面养护路段的确定原则 | 第178页 |
6.3.2 路面养护典型结构 | 第178-180页 |
6.4 结论 | 第180-182页 |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82-184页 |
7.1 总结 | 第182-183页 |
7.2 展望 | 第183-184页 |
参考文献 | 第184-192页 |
作者简历 | 第192-193页 |
攻读博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主要科研工作 | 第193-194页 |
致谢 | 第1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