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文字信息处理论文

基于机器学习的不良短文本识别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9-14页
    1.1 立项依据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主要的研究工作第12-13页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13-14页
第2章 文本分类相关理论与技术第14-27页
    2.1 文本预处理第14-16页
        2.1.1 文本去噪第14页
        2.1.2 文本分词第14-15页
        2.1.3 去停用词第15-16页
    2.2 文本表示方法第16-18页
        2.2.1 向量空间模型第16-17页
        2.2.2 概率模型第17页
        2.2.3 主题模型第17-18页
        2.2.4 基于词嵌入的文本表示第18页
    2.3 特征选择第18-21页
        2.3.1 文档频率第19页
        2.3.2 TF-IDF第19页
        2.3.3 信息增益第19-20页
        2.3.4 卡方统计量第20-21页
        2.3.5 互信息第21页
        2.3.6 期望交叉熵第21页
    2.4 分类方法第21-25页
        2.4.1 朴素贝叶斯第22页
        2.4.2 决策树第22-23页
        2.4.3 支撑向量机第23-24页
        2.4.4 k近邻第24页
        2.4.5 随机森林第24-25页
    2.5 文本分类评估第25-26页
    2.6 总结第26-27页
第3章 短文本预处理以及多特征提取第27-41页
    3.1 不良短文本的特点第27-28页
    3.2 预处理第28-32页
        3.2.1 文本去噪第28-29页
        3.2.2 繁体字转简体字第29-30页
        3.2.3 同类别信息归一化第30页
        3.2.4 去除停用词第30-31页
        3.2.5 文本预处理流程第31-32页
    3.3 文本多特征提取第32-40页
        3.3.1 词特征第32-35页
        3.3.2 文本风格特征第35-38页
        3.3.3 语义特征第38-40页
    3.4 总结第40-41页
第4章 多特征融合的文本表示与不良短文本识别过程第41-48页
    4.1 特征融合与文本表示第41-42页
    4.2 各维度特征权重赋值第42-43页
        4.2.1 特征类别第42页
        4.2.2 表面特征权重第42-43页
        4.2.3 语义特征权重第43页
    4.3 特征融合第43-44页
    4.4 分类器的选择第44-46页
    4.5 基于机器学习的不良短文本识别过程第46-47页
        4.5.1 不良短文本识别框架第46页
        4.5.2 不良短文本识别过程第46-47页
    4.6 总结第47-48页
第5章 实验以及结果分析第48-53页
    5.1 数据集第48-49页
    5.2 实验以及结果分析第49-52页
    5.3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6章 总结以及展望第53-55页
    6.1 总结第53-54页
    6.2 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工业云的化工流程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平面阵列电磁传感器金属缺陷检测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