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行业泄漏检测与修复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0-13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2.3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进展 | 第13-23页 |
2.1 泄漏检测与修复的基本理论 | 第13-20页 |
2.1.1 泄漏检测与修复概述 | 第13-17页 |
2.1.2 泄漏检测与修复核算方法 | 第17-20页 |
2.2 泄漏检测与修复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2.3 泄漏检测与修复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泄漏检测与修复核查评估 | 第23-33页 |
3.1 泄漏检测与修复核查评估内容 | 第23-26页 |
3.1.1 装置受控范围 | 第23页 |
3.1.2 组件信息建档情况 | 第23-24页 |
3.1.3 现场检测情况 | 第24页 |
3.1.4 复测及延迟修复情况 | 第24页 |
3.1.5 总量核算情况 | 第24-25页 |
3.1.6 日常管理 | 第25-26页 |
3.2 泄漏检测与修复核查评估技术路线图 | 第26-27页 |
3.3 泄漏检测与修复核查评估方式 | 第27-33页 |
3.3.1 资料核查评估 | 第27页 |
3.3.2 现场核查评估 | 第27-29页 |
3.3.3 密封点抽样方法 | 第29-33页 |
第四章 构建石化行业泄漏检测与修复评估指标体系 | 第33-55页 |
4.1 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 | 第33-35页 |
4.1.1 层次分析法 | 第33-34页 |
4.1.2 模糊综合评价 | 第34页 |
4.1.3 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结合 | 第34-35页 |
4.2 指标体系选取原则 | 第35页 |
4.3 指标的设置 | 第35-41页 |
4.3.1 LDAR项目建立指标 | 第36-37页 |
4.3.2 现场检测 | 第37-39页 |
4.3.3 泄漏修复与复测指标 | 第39页 |
4.3.4 日常运行与维护指标 | 第39-41页 |
4.4 指标的权重设计 | 第41-48页 |
4.4.1 层次分析法步骤 | 第41-44页 |
4.4.2 指标权重结果 | 第44-48页 |
4.5 指标模糊合成 | 第48-55页 |
4.5.1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 第48-51页 |
4.5.2 指标分级标准确定 | 第51-55页 |
第五章 实例应用 | 第55-65页 |
5.1 甲石化企业 | 第55-61页 |
5.1.1 甲企业LDAR实施概况 | 第55-56页 |
5.1.2 甲企业LDAR核查评估 | 第56-58页 |
5.1.3 甲企业指标体系的应用 | 第58-61页 |
5.2 乙石化企业 | 第61-65页 |
5.2.1 乙企业LDAR实施概况 | 第61页 |
5.2.2 乙企业LDAR核查评估 | 第61-62页 |
5.2.3 乙企业指标体系的应用 | 第62-65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5-6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5页 |
6.2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71-73页 |
附录 | 第73-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