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高效磷光铱(Ⅲ)配合物的设计、合成、激发态调控及光电应用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53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有机磷光过渡金属配合物第13-14页
        1.2.1 有机磷光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种类、光致发光原理第13-14页
    1.3 有机磷光铱(Ⅲ)配合物第14-19页
        1.3.1 有机磷光铱(Ⅲ)配合物的结构、合成方法及种类第14-17页
        1.3.2 有机磷光铱(Ⅲ)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原理第17-19页
    1.4 有机磷光铱(Ⅲ)配合物在OLED中应用研究进展第19-33页
        1.4.1 有机磷光电致发光原理与器件结构第19-20页
        1.4.2 有机电致发光的性能参数第20-22页
        1.4.3 绿光有机磷光铱(Ⅲ)配合物第22-24页
        1.4.4 蓝/深蓝光有机磷光铱(Ⅲ)配合物第24-26页
        1.4.5 红光有机磷光铱(Ⅲ)配合物第26-29页
        1.4.6 黄/黄绿光有机磷光铱(Ⅲ)配合物第29-31页
        1.4.7 近红外光有机磷光铱(Ⅲ)配合物第31-33页
    1.5 有机磷光铱(Ⅲ)配合物在生物成像与传感中应用研究进展第33-38页
        1.5.1 生物成像传感基本原理及基于铱(Ⅲ)配合物生物成像与传感第33-38页
    1.6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38-40页
        1.6.1 研究目的第38页
        1.6.2 研究内容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53页
第二章 氟原子/三氟甲基调控基于喹啉黄光磷光铱(Ⅲ)配合物及其电致发光第53-103页
    2.1 引言第53-56页
    2.2 实验部分第56-69页
        2.2.1 试剂和仪器第56-57页
        2.2.2 X-射线单晶衍射第57-58页
        2.2.3 OLED的制备第58页
        2.2.4 环金属配体的合成及表征第58-63页
        2.2.5 铱(Ⅲ)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63-6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69-91页
        2.3.1 合成与结构表征第69-74页
        2.3.2 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第74-75页
        2.3.3 铱(Ⅲ)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第75-80页
        2.3.4 铱(Ⅲ)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第80-82页
        2.3.5 铱(Ⅲ)配合物在电致发光中的应用第82-91页
    2.4 本章小结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103页
第三章 辅助配体/烷基调控基于喹啉黄光磷光铱(Ⅲ)配合物溶液与聚集态发光第103-127页
    3.1 引言第103-105页
    3.2 实验部分第105-112页
        3.2.1 试剂与仪器第105页
        3.2.2 X-射线单晶衍射第105-106页
        3.2.3 环金属配体的合成及表征第106-108页
        3.2.4 铱(Ⅲ)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108-11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112-123页
        3.3.1 合成与结构表征第112-113页
        3.3.2 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第113-115页
        3.3.3 铱(Ⅲ)配合物的溶液光物理性质第115-120页
        3.3.4 铱(Ⅲ)配合物的聚集态光物理性质第120-123页
    3.4 本章小结第123-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27页
第四章 甲氧基调控基于喹啉磷光铱(Ⅲ)配合物激发态及其癌细胞成像和治疗第127-155页
    4.1 引言第127-129页
    4.2 实验部分第129-135页
        4.2.1 试剂与仪器第129-130页
        4.2.2 X-射线单晶衍射第130页
        4.2.3 细胞培养和成像第130页
        4.2.4 细胞毒性试验第130页
        4.2.5 溶液中单线态氧测试第130-131页
        4.2.6 细胞内单线态氧测试第131页
        4.2.7 光诱导细胞凋亡共聚焦成像第131页
        4.2.8 环金属配体的合成与表征第131-132页
        4.2.9 铱(Ⅲ)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132-13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35-149页
        4.3.1 合成与表征第135-136页
        4.3.2 铱(Ⅲ)配合物光物理性质第136-141页
        4.3.3 铱(Ⅲ)配合物(m-L)2Ir(acac)在溶液中氧气响应特性第141-145页
        4.3.4 铱(Ⅲ)配合物(m-L)2Ir(acac)在细胞乏氧成像中的应用第145-146页
        4.3.5 铱(Ⅲ)配合物(m-L)2Ir(acac)在细胞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第146-149页
    4.4 本章小结第149-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5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55-159页
    5.1 结论第155-156页
    5.2 创新点第156-157页
    5.3 展望第157-159页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159-163页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63-165页
附录3 部分化合物的核磁图谱第165-201页
致谢第201页

论文共2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Impa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on Economic Growth in Vietnam
下一篇:甘油环状缩醛化合物的绿色合成与应用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