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中日成年人监护制度的法理分析与框架体系比较 | 第12-29页 |
一、 中日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历史演进 | 第12-16页 |
(一) 大陆法系国家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历史流变 | 第12-13页 |
(二) 日本成年人监护制度的现代化历程 | 第13-15页 |
(三) 中国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 第15-16页 |
(四) 理论总结与对策 | 第16页 |
二、 中日成年人监护制度的法理念比较 | 第16-20页 |
(一) 日本成年人监护制度的三大新理念 | 第16-18页 |
(二) 中国成年人监护制度的法理念 | 第18-19页 |
(三) 法理念的比较与分析 | 第19-20页 |
三、 中日成年人监护制度框架体系比较与分析 | 第20-29页 |
(一) 日本成年人监护制度的框架体系 | 第20-25页 |
(二) 中国成年人监护制度的框架体系 | 第25-26页 |
(三) 比较与评析 | 第26-27页 |
(四) 对完善我国成年人监护制度框架体系的立法思考 | 第27-29页 |
第二部分 中日成年人法定监护制度研究 | 第29-71页 |
一、 中国成年人法定监护制度的基本内容分析 | 第29-32页 |
(一) 中国成年人法定监护制度之分类 | 第29页 |
(二) 监护关系主体 | 第29-30页 |
(三) 监护关系客体 | 第30-31页 |
(四) 监护关系内容 | 第31-32页 |
二、 日本成年人法定监护制度的基本内容分析 | 第32-48页 |
(一) 辅助制度的法律构成 | 第34-42页 |
(二) 保佐制度的法律构成 | 第42-46页 |
(三) 后见制度的法律构成 | 第46-48页 |
三、 中日成年人法定监护制度之异同比较 | 第48-61页 |
(一) 法定监护制度的含义及性质不同 | 第48-51页 |
(二) 中日成年人法定监护的主要分类方法不同 | 第51-53页 |
(三) 监护机关的异同 | 第53-55页 |
(四) 中日成年人监护关系的权利、义务内容 | 第55-58页 |
(五) 中日成年人监护之开始、变更与消灭 | 第58-61页 |
四、 关于完善我国成年人法定监护制度的立法思考 | 第61-71页 |
(一) 变更立法体例、调整监护种类 | 第61-62页 |
(二) 扩大成年人监护制度的保护对象范围 | 第62页 |
(三) 改进监护机关的设置 | 第62-66页 |
(四) 具体规定成年人监护关系的权利、义务内容 | 第66-69页 |
(五) 创设成年人监护监督机制 | 第69-70页 |
(六) 设立成年人监护之开始、变更与消灭的程序 | 第70-71页 |
第三部分 中日意定监护制度研究 | 第71-90页 |
一、 日本任意监护制度的基本内容分析 | 第71-76页 |
(一) 任意监护合同法的内容 | 第71-75页 |
(二) 对任意监护合同法的评价 | 第75-76页 |
二、 我国的委托监护制度与日本任意监护制度之比较 | 第76-85页 |
(一) 概念及性质比较 | 第77页 |
(二) 制度的基本构造比较 | 第77-79页 |
(三) 法律渊源比较 | 第79-80页 |
(四) 基本内容比较 | 第80-84页 |
(五) 结论与评析 | 第84-85页 |
三、 我国引进日本任意监护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 第85-90页 |
(一) 我国引进日本任意监护制度的必要性 | 第85-87页 |
(二) 我国引进日本任意监护制度的可能性 | 第87-90页 |
结 语 | 第90-91页 |
注 释 | 第91-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99-102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102页 |
后 记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