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图表目录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30页 |
1.1 电化学发光 | 第10-12页 |
1.1.1 电化学发光技术简介 | 第10-11页 |
1.1.2 联吡啶钌体系电化学发光机理 | 第11-12页 |
1.2 重金属污染 | 第12-19页 |
1.2.1 重金属常用检测方法 | 第14-19页 |
1.3 碳糊电极 | 第19-20页 |
1.3.1 非导体黏合剂 | 第19-20页 |
1.3.2 电解质溶液黏合剂 | 第20页 |
1.4 铋膜电极 | 第20-28页 |
1.4.1 铋膜电极的制作 | 第21-24页 |
1.4.2 铋膜电极的电位窗 | 第24页 |
1.4.3 铋膜电极的实际应用 | 第24-27页 |
1.4.4 结论 | 第27-28页 |
1.5 选题意义 | 第28-30页 |
第2章 基于磷酸三甲酚酯制作的碳糊电极的电化学发光性能研究及其应用 | 第30-38页 |
2.1 引言 | 第3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0-31页 |
2.2.1 仪器与试剂 | 第30-31页 |
2.2.2 碳糊电极的制备 | 第3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1-37页 |
2.3.1 碳糊电极在不同电解质中的循环伏安曲线 | 第31页 |
2.3.2 Ru(bpy)_3~(2+)在不同扫速下的循环伏安曲线 | 第31-33页 |
2.3.3 Ru(bpy)_3~(2+)与S_2O_8~(2-)产生电化学发光的机理 | 第33页 |
2.3.4 溶液pH 对电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 | 第33-35页 |
2.3.5 磷酸三甲酚酯的含量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2.3.6 检测限和线性范围的研究 | 第36页 |
2.3.7 碳糊电极检测S_2O-8~(2-)的抗干扰能力的研究 | 第36-37页 |
2.4 结论 | 第37-38页 |
第3章 基于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制作的碳糊铋膜电极的性能研究及其应用 | 第38-48页 |
3.1 引言 | 第38-3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9-40页 |
3.2.1 仪器与试剂 | 第39页 |
3.2.2 碳糊电极的制备 | 第39页 |
3.2.3 实验步骤 | 第39-4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7页 |
3.3.1 不同工作电极的析氢电位的研究 | 第40-41页 |
3.3.2 修饰铋膜对检测锌、铅、镉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3 电极黏合剂的含量对锌、镉、铅溶出峰电流的影响 | 第42页 |
3.3.4 镀铋时间对锌、镉、铅溶出峰电流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5 重金属的沉积时间对锌、镉、铅溶出峰电流的影响 | 第43-45页 |
3.3.6 检测限和线性范围的研究 | 第45-47页 |
3.3.7 以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为黏合剂制备的铋膜碳糊电极的抗污染能力 | 第47页 |
3.4 结论 | 第47-48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7页 |